[32]覆載之下:指生活於天地之間。覆載,指天覆地載。
[33]胡顏:有何麵目,意思是說羞愧之極。
[34]哀之:哀憐她。
[35]無苦:不要憂傷。
既至,宙獨身先至鎰家,首謝其事[1]。鎰曰:“倩娘病在閨中數年,何其詭說也[2]!”宙曰:“見在舟中[3]!”鎰大驚,促使人驗之[4]。果見倩娘在船中,顏色怡暢[5],訊使者曰[6]:“大人安否?”家人異之,疾走報鎰[7]。室中女聞喜而起,飾妝更衣[8],笑而不語,出與相迎,翕然而合為一體[9],其衣裳皆重。其家以事不正[10],秘之。惟親戚間有潛知之者[11]。後四十年間,夫妻皆喪。二男並孝廉擢第[12],至丞尉[13]。玄祐少常聞此說,而多異同,或謂其虛。大曆末[14],遇萊蕪縣令張仲[15],因備述其本末。鎰則仲堂叔,而說極備悉[16],故記之。
[1]首:首先。謝:道歉,認錯。
[2]詭說:說假話,謊騙。
[3]見:即“現”。
[4]促:趕快。
[5]顏色:表情,神色。怡暢:歡暢。
[6]訊:詢問。
[7]疾:快速。
[8]飾妝:打扮。
[9]翕(xī)然:兩件東西合在一起的樣子。
[10]以事不正:認為這事不合正常情理。
[11]間:偶爾。潛知:暗中知道。
[12]孝廉擢(zhuó)第:以孝廉的資格,考取了明經或進士。這裏的“孝廉”泛指州郡薦舉應考的人。擢第:科舉考試及第。
[13]丞尉:縣丞、縣尉的合稱。前者是協助縣令處理政務的官,後者是負責治安的官。
[14]大曆:唐代宗李豫的年號(766—779)。
[15]萊蕪:今山東萊蕪。
[16]備悉:詳盡,完備。
讀完這篇小說,倩娘的形象深深印入了我們的腦海。為了愛,為了情,她的靈魂可以脫離軀體,可以不顧一切地去追隨自己的心上人。“離魂”這一情節是倩娘反抗和衝破封建禮教束縛的極為大膽的舉動。倩娘從小與王宙相愛,當她得知他們的感情不被父母允許後,她的靈魂選擇了私奔。王宙無奈乘船離開,倩娘則“徒行跣足”“亡命來奔”,毅然與所愛之人結合。倩娘主動去追求幸福生活,沒有絲毫的忸怩作態,整個形象光彩照人。
故事中的男主人公王宙也是個癡情人,作者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他心理變化的軌跡。當他得知倩娘被另許他人就“深恚恨,托以當調,請赴京”。隨後“陰恨悲慟,決別上船”。當見倩娘追隨而至,又“驚喜發狂”、“欣躍特甚”,“遂匿倩娘於船,連夜遁去”。他心理的巨大變化與差異,完全是被倩娘所牽引的,他和倩娘懷著堅定的愛情信念,共同麵對封建倫理道德,共同追求自主的婚姻。正是由於他們的共同努力,才戰勝了種種困難,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緣。
小說在結構安排上獨具匠心,利用“離魂”這一情節,巧妙地分離出了兩個“倩娘”。一個是以靈魂狀態存在的倩娘,她衝破了世俗的樊籬,堅持了理想與愛情,迸發出鮮活的生命力量,過著幸福的生活,這種行為是倩娘真心所要的。另一個是以“軀體”狀態存在的倩娘,由於沒有靈魂的支撐,隻能“病在閨中數年”,失去了一個年輕人應有的活力。隻有等到與“靈魂”合為一體時,才煥發出新的麵貌。作者借助兩個“倩娘”的對比,謳歌了堅貞不渝的愛情,頌揚了男女青年追求婚姻自由的鬥爭。作者運用浪漫主義想象與荒誕手法,運用“離魂”這一虛構的情節,使現實中不能獲得的愛情自由,在超現實的環境中獲得。
這篇傳奇小說影響深遠,元代鄭光祖編的雜劇《倩女離魂》、明代湯顯祖創作的傳奇《牡丹亭》,清代蒲鬆齡寫的《聊齋誌異·阿寶》等名篇均借用了其想象與荒誕的手法。
(尚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