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選自漢·劉向所撰的《列仙傳》。《列仙傳》記述仙人七十餘人,是我國古代第一部仙傳,由此形成了一個豐富的仙傳小說係統。《列仙傳》的文字古雅拙樸。該書的版本主要有《道藏》、《古今逸史》、《四庫全書》、《琳琅秘室叢書》、《龍溪精舍叢書》、《叢書集成初編》等,大都為二卷。關於《列仙傳》是否為劉向所作曆來頗有爭議,有人認為此書可能是魏晉間方士所作。劉向(前77—前6),西漢經學家、文學家、目錄學家。字子政,沛(今江蘇沛縣)人。曾任諫議大夫、光祿大夫等。所撰《別錄》,是我國最早的圖書分類目錄。其著作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
蕭史者,秦穆公時人也[1]。善吹簫[2],能致孔雀、白鶴於庭[3]。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鳳鳴,居數年,吹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鳳台,夫婦止其上[4],不下數年。一旦,皆隨鳳凰飛去。故秦人為作鳳女祠於雍宮中[5],時有簫聲而已。
[1]秦穆公:姓嬴,前659—前621年執政,春秋五霸之一。在位期間,內修國政,外圖霸業,統一了今甘肅、寧夏等地,開始了秦國的崛起。
[2]簫:一種竹製管樂器。古代的簫用多個竹管編成,有底;後代的簫隻用一根竹管做成,不封底,直吹。也叫洞簫。
[3]致:招致,引來。庭:堂階前的院子。
[4]止:居住。
[5]雍宮:雍都之宮,雍都在今陝西鳳翔南。據《水經注·渭水》載,雍縣確有鳳台、鳳女祠,隻是“今台傾祠毀,不複然矣”。
這是一個非常優美動人的神仙眷侶的故事。唐·李商隱《玉山》詩中有這樣的詩句:“聞道神仙有才子,赤簫吹罷好相攜。”用得就是蕭史的典故。蕭史、弄玉二人雅趣相投,夫唱婦和,不經任何磨難便在神秘而美麗的簫聲、鳳鳴之中比翼雙飛,不論是求仙、還是愛情都有了完美的結局,自然是最為後人所羨慕的了。全篇僅百餘字,不以情節取勝,卻盡得詩情畫意之美,結末“時有簫聲”四字,有餘音繞梁之美。
這個故事在後世流傳很廣,影響極大。蕭史、弄玉是古代詩文常用的典故,《憶秦娥》、《鳳凰台上憶吹簫》這類詞牌的本事均源出於此。唐代著名詩人和小說家沈亞之的《秦夢記》受了蕭史故事的啟發,虛構了自己夢入秦宮娶弄玉的故事。明清雜劇《秦樓蕭史引鳳》、《吹簫引鳳》、《跨鳳乘龍》都是根據這個故事改編的。
(尚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