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電影《戰馬》的音樂藝術賞析(1 / 3)

對電影《戰馬》的音樂藝術賞析

藝術學苑

作者:丁欣欣 李炎

[摘 要] 《戰馬》是著名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重要作品,並且由著名影星聯袂主演。電影在登上銀幕之初就獲得了廣泛好評,其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的陣容上都體現了華麗的特色。影片主要講述的是一個男孩從小到大的生命經驗和曆程中與一匹馬的珍貴友誼,期間男孩與馬都經曆了各自命運的重大轉變,最終得以重聚。影片中引用到的音樂元素豐富,氣場強大,對整部影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作用。本文通過分析電影《戰馬》中的音樂藝術,從而為影片的解讀樹立一種新的視角。

[關鍵詞] 《戰馬》;音樂;表現藝術

電影《戰馬》在登上銀幕之初就獲得了廣泛好評,其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的陣容上都體現了華麗的特色。在導演方麵,《戰馬》由著名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傾力執導,在演員上也由強大的演員陣容構成。影片改編自英國同名小說,講述的主要故事圍繞著一個小男孩和一匹馬的緣分與生命經曆展開,塑造了一段人與馬的非凡的友誼和生命的締結交融,而影片的大背景也宏大、深刻、耐人尋味,影片的背景同第一次世界大戰相結合,更加深化了影片的主題和核心。在電影《戰馬》中,加入的音樂元素可以說是十分豐富的,同時這些豐富的音樂元素也隨著劇情的發展而呈現出了不同的特色。有歡快的、悲壯的、感人的、寧靜的,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穿插使得整部影片完整而華麗。更使得影片成為具有重要影響的上乘之作。通過對電影《戰馬》中音樂藝術的賞析,我們可以從另外的視角進一步對《戰馬》做出更加深刻的主旨揭示,體味音樂對電影主題的深化作用。

一、電影《戰馬》

電影《戰馬》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作為了發生的大背景。影片講述了1914年,在一個名叫德文郡的小鎮上,一個名叫艾爾伯特的小男孩,在目睹了小馬駒喬伊的誕生後,又看到它頻繁被放在集市上叫價但是無人購買後,對父親泰德發出的信息奏效,父親泰德用當時可以稱得上是一筆巨款的30基尼買下了這匹名叫喬伊的小馬駒。這是一匹額頭上有著特殊的白色紋理的小馬駒。由於當時一個地主也在競拍這批小馬駒,並且認為它不值那麼多基尼,泰德的行為觸犯到了這個霸道的地主。小艾爾伯特在父親泰德買回喬伊後與喬伊歡樂相處。然而沒過多久,在馬市上與泰德發生衝突的地主就出現在了泰德家中,並威脅泰德一家,如果他們今年因為喬伊不能耕地而耽誤了收成,就將喬伊牽走。而殘忍的地主為了贏得這場賭博給泰德家分了一塊貧瘠的土地,生硬難以耕種。泰德無奈之下隻好抵押上了自己的全部家當。小艾爾伯特看在眼裏,被逼無奈之下為喬伊套上了耕地的用具,強迫喬伊耕種。起初喬伊反抗,但後來十分具有靈性的喬伊和小艾爾伯特心靈相通,竟將一大片荒蕪的土地耕出了模樣。為了還債,泰德一家辛苦耕種著自己的土地,辛苦換來了收成卻在一場暴雨中毀於一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德國軍隊襲擊了德文郡,泰德無奈之下將馬充軍,換取了30基尼,小艾爾伯特隻能目送喬伊上了凶險的前線。喬伊漸漸長大,在前線上體格強壯並且十分聽話,甚至成為頭領的坐騎,然而戰爭的無情使得喬伊在戰場上不停輾轉漂泊。從普通的英國軍官,到平民家的老農和自己的孫女,再到德國軍隊,遭遇了種種艱辛,甚至幾度差點兒在悲慘的境遇中死去。而在喬伊心中,卻始終難以忘懷艾爾伯特。艾爾伯特在長大後也參軍,並一邊尋找自己失散的喬伊,在一次意外的中途小憩中,喬伊憑借著幼年和艾爾伯特的默契最終和艾爾伯特重逢。戰爭結束,艾爾伯特重新獲得了喬伊並和它最終一起回歸了老家。

影片最終以喜劇結局收尾,在這個過程中,卻通過跟隨一匹馬的視角,看盡了人間冷暖、戰爭、平凡的生活及曆史的變遷,由此也在主題的深化上達到了成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