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變化,公司也在變化。在做決定之前,應該嚐試與舊同事溝通,了解在你離職後,公司發生的變化。
回去是否意味著我又進步了?
即使舊東家給你升職,但如果所處的行業發展緩慢,公司也不免暮氣沉沉。你在新公司學到新技能,但如果老東家提供的職位不具有挑戰性,那新技能也就沒了用武之地。
金先生去年離開現在的公司,再到前不久回來,期間正好隔了一年。
他所在的公司所做的航空材料,非常偏門。即使是做營銷,最好也是相關專業畢業,如果再有幾年做市場的經驗,就更加難得。因此一旦有新公司開張,打他主意的人為數不少。一個高薪Offer砸過來,誰能拒絕得了?於是,去年他跳去了一家同類公司。
當時是想,到哪裏都一樣幹活,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雖然薪水比在原來公司漲了一倍,但氣不過的是:公司裏不少“元老”光拿錢不幹活,升職又特別快,牢牢地壓在他這個“新人”頭上。
同行難免經常碰頭,遇見以前的上司,詢問起近況,金先生也一五一十說了。結果,沒過多久,就接到老東家人事部的電話,說正好有個經理的職位空缺。如果他回去,職位升了一級,薪水雖沒有新東家給的多,但比以前還是漲了一截。
回到公司那天,感覺真是親切。到底是做生不如做熟。惟一的苦惱是他自己有了壓力——老東家不計前嫌,還給我升職加薪,不做點事情出來多沒麵子啊!
其實對公司而言,雇用離職員工有什麼優勢?答案是節約招聘成本;而且,他們比新員工更容易提前進入工作狀態。事實上,國外不少大公司很珍惜離職員工,並將之視為寶貴的資源。摩托羅拉公司規定,如果員工在離開公司的90天之內重新回來,其年薪將跳過這一段時間,連續計算。
所以跳槽之後,如果可以,回頭草也可以吃,而且不妨礙你成為公司的好馬。
七·魯莽跳槽後“絕地反擊”
曉雯大學畢業後輕鬆就職於一家大型外資公司。幾年來,她一路走得非常順利,可是,曉雯也感覺自己已經觸及到了“天花板”,下一次升職有點遙遙無期了。這時一家外資公司駐華辦事處向她伸出了橄欖枝,在高薪與高職位的誘惑下,曉雯接受了這個邀請。
剛剛過去的時候,曉雯感覺到自己有了更好的平台,可是“蜜月期”很快就過去了。她發現這家公司雖然很大,但是在中國卻是剛剛起步,並且首席代表是一個喜歡事無巨細都要過問的人,曉雯也就變成了被架空的“行政總監”,這時她不禁後悔起來。
在職場中,很多人都有像曉雯這樣被高薪與職位的誘惑而跳錯槽的經曆。魯莽跳槽後如何“絕地反擊”?本書為你支招:
妙招一:堅持做完三個月,確定新公司是否合適自己。
進入新公司,過了“蜜月期”後,各種問題就會一一暴露,或是與上司不和,或是環境不如意,或是低於自己的期望值,這些落差會讓人留戀以前的工作,這在心理上叫做“前攝效應”,即前麵的工作對後麵工作的評價產生了負麵作用。這種效應會讓當事人覺得自己做錯了決定,並想盡快跳槽。新公司雖然沒有自己預期得那樣美好,可是畢竟提供了一個更高的施展平台,堅持三個月後再做決定也不遲。
妙招二:合理規劃後,二次跳槽。
如果新公司確實很糟糕,不符合自己進一步發展的需求,也大可不必驚慌。完全可以進行二次跳槽。不過這次跳槽不能再犯第一次跳槽的錯誤,至少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別過分重視職位與薪水;第二,別脫離自己擅長的領域。
妙招三:巧吃回頭草。
再回到原來的公司也是可以選擇的。像曉雯這樣的人畢竟是公司的一名老員工了,具有豐富的行業經驗,隻要誠懇地與原來的老板溝通,還是有希望回到原公司的。千萬不可為了麵子而自毀前程。
由此看來,跳錯槽後不要懊悔不前,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機遇的來臨,同時要吸取自己魯莽跳槽的教訓,盡快走出短暫的職業低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