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跳槽之後(2)(2 / 2)

第二天:了解工作職責

剛進公司的第二天,好好觀察辦公室的氣氛和一天的工作流程。知己知彼,才能適應順利。了解部門裏每個人的職責和工作內容是很重要的。

對公司有任何疑問或不懂的地方,一定要開口問,可別悶著頭做事。詢問的對象若是比自己年輕的同事,也別太隨便,要注意禮貌。

把握接電話的機會。借著接聽電話,可以讓人比較強烈地感受到你的存在。而對工作的內容、特征及往來的客戶也能有所了解。

第三天到一星期:進入工作狀態

對於傳票、文件的書寫方式、電腦的操作方法及工作職責,要盡快熟悉。為了讓自己能更容易進入狀態,多幫別人忙是個不錯的方式。

第二個星期:把握工作流程

確認工作上要使用的專業用語都已經熟記,若有不懂的部分一定要問。除了自己所屬的部門,也要盡力去了解其他部門的工作性質及往來的客戶。

尤其對於剛參加工作或跨行業轉職的人而言,在第一個月的時候,最需要將有關的業務知識徹底研讀。或許會覺得很吃力,但這絕對是必要的。

主管慢慢也會開始思考交付你何種任務,不過在這個時候別過於做作,自然地表現自我即可。這個時期最重要的課題,就是把握工作的流程並了解公司對你的期待。

第四個星期以後:力爭工作獨立

一個月了,如果你做到了以上五點,第六點就應該是水到渠成,能獨自承擔自己的工作及責任了。

五·跳槽之後職場更不如意怎麼辦

跳槽是職場永恒的話題,有些人越跳越好,有些人想跳不敢跳,還有些人跳槽之後更不滿意。我們的讀者小安就遇到了這樣的煩惱,工作剛剛兩年多的他,前段時間第一次跳槽,卻後悔地發現,情況好像比跳槽前更糟。如果你是小安,你會怎麼做呢?

小安,2004年本科畢業,學醫的他在當年的8月來到廈門,在一家保險公司做核保核賠方麵的工作。兩年多來,小安的工作沒有發生變化,工作像以前一樣單調,暫時在這家公司沒有晉升的機會,最讓小安難以接受的是,兩年多來,在這家公司的薪水一直沒有明顯的增加,兩年下來,小安也沒攢下多少錢。

2006年8月,本市另外一家財產險公司正在招聘核保核賠人員,想換個環境的小安前去參加應聘,很快就順利“跳槽”。

本來對跳槽以後的工作充滿了想像的小安,在新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後發現,跳槽其實對自己的情況並沒有多大改善。

薪水沒漲:讓小安下決心跳槽的首先是新公司人力資源老總給他開出的薪資,每月足足比原來的公司多出了1000多元,這是最讓小安動心的了。可是來公司以後,小安才知道,月薪是有打折扣的。給出的高薪,其實是包括三金以後的薪水,如果把三金剔除,其實薪水和原來的公司差不了多少。

損失不小:小安和人力資源的經理交涉過,甚至發生了爭吵,可是當時是口頭上說的,想再按先前約定的情況領薪,基本上沒可能。小安的損失不小,因為是接近年底跳槽,原來公司七八千元的年終獎沒辦法拿到了,跳槽付的違約金也有2000元,這些損失已經拿不回來了。

工作更累:小安原來做的是壽險的核保核賠,隻要在辦公室裏看單據就可以了。來到產險公司以後,他經常要處理一些交通事故,基本上每天都要出現場,工作很辛苦,這是他始料未及的。

“再跳”太難:由於有不少不滿,有段時間,小安很想再換一份工作,可是轉念一想,一時要找到合適的,並不容易。

小安的首次跳槽為什麼會失敗?苦惱的小安應該如何尋找出路?案例中小安的問題帶有普遍性,應該說是在當前職場中80後一代常見的問題,問題的核心就是4句話:把機會當成機遇;無法辨識自己的核心能力;薪資導向的誤區;缺乏人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