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跳槽之後(1)(1 / 3)

一·跳槽之後需反思

到新單位後,涉及到如何打開工作局麵的問題,這是一門複雜又簡單的學問。

鍾強(化名)2001年進入到一家投資公司,和許多剛剛走出象牙塔的大學生一樣,鍾強也是從一名普通的職員做起。憑著聰明勤奮,鍾強用三年時間便升任為項目總經理。

鑒於鍾強的業務能力,當時這家公司給他的待遇在同行業內是比較高的。但自從鍾強升任經理後,他的薪水和職位便沒再提升,三年前讓人羨慕的薪水和職位在今天看來已經成了雞肋,而且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和公司內部管理出現混亂,鍾強所在的投資公司在市場所占的份額越來越小。目前公司的主要業務幾乎全靠鍾強個人在前些年積累的資源去拚,所以他越來越覺得在公司很難學到新東西,加之自己已經沒有晉升的可能了,鍾強便想到了跳槽。

2006年9月底,在辦理完原公司的辭職手續後,鍾強便去到一家新公司開始上班,他的新身份是深圳某投資公司總經理。職位雖然得到了升遷,但因為新東家是一家草創階段的小型公司,所以文化工作平台和上家公司不可同日而語。鍾強是被新公司開出的高薪打動的,他覺得這家公司雖小,但表現出強勁的勢頭,老板也很認可他,在這裏他可以做他想做的事情而不覺得束手束腳。

鍾強真正為自己衝動之下跳槽感到後悔的是在新公司工作一個月之後,他發現在新公司自己常常被晾在一邊,雖然他的權利很大,幾乎“一人之下,百人之上”,老板直接插手對他的工作幹涉過多,而他自己的想法很難得到落實,以致於平時顯得很清閑,積累的一些資源也利用不上。鍾強是個喜歡挑戰的人,但在新的崗位上卻得不到鍛煉和學習。更讓鍾強感到鬱悶的是,老板開始埋怨鍾強的業務能力不能與公司給出的薪酬成正比,而且幾次向他暗示要調整薪酬福利。

於是,鍾強又想到了離職,可他又不甘心就這麼離開,這個行業的圈子就這麼大,一個月之內兩次跳槽會讓用人企業覺得他確實能力不夠。但如果不走的話,他實在想不出如何打開工作局麵。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鍾強的事例呢?

首先需要表明一個態度:跳槽或者說人員流動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古人“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也正是這個意思。

作為職業經理人,最大的目標是要確保企業給予的資源能夠產生最大的回報。從這個角度出發,如果經理人自己感受到,或者由於自身發展出現瓶頸,或者由於企業文化、製度等因素影響了個人的發揮,不能給企業帶來回報的話,那麼離開是一個正常而必要的選擇。“人挪死,樹挪活”。對於那些企業老板而言,不要總是糾纏於下屬的流動,也應該眼光長遠一些、氣量放大一些,想想自己又有了可以調整的機會,可以用新的角度或新的資源來進行發展,也許就沒有那麼多牢騷了。

跳槽前必須要清楚的三件事

反過來對經理人來說,跳槽也不是一個隨隨便便就可以做的事情。跳槽前應先想清楚三件事,然後再行動:

一、該不該跳槽。經理人考慮換地方,在新的環境下刺激自己或者學習新的東西確實是一個好的選擇。但是首先需要想想這裏麵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是自身的能力、素質還不能滿足公司的發展要求,還是企業的管理、流程、製度、文化等內容和自己有嚴重的衝突,或者是自己確實感覺自身價值難有突破?

如果是第一個方麵的原因,即使換了新的環境,自身素質技能沒有提高,恐怕仍是殊途同歸;如果是第二個方麵原因,那麼就要分析自己的特點能夠適應什麼樣的製度、文化,新東家是否具有這樣的文化平台等等。如果是第三個原因,那麼要想清楚打算提高自己哪個方麵的能力,或者增加哪個方麵的閱曆,然後再去選擇對應的公司作為努力的方向。如果這些問題沒有想好,憑著所謂的薪水股權誘惑或者哥們兒義氣就貿然行動,也許在還沒來得及享受跳槽帶來的喜悅時,就已經開始在新公司迷茫了。

二、如何跳槽。如果真是人才的話,離開原雇主必定會給企業帶來一定損失,當然,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無論是從職業性的角度還是從做人道德的角度,作為原雇員都有義務盡量減少給“老東家”帶來的影響。跳槽前應該提前通知雇主和客戶,幫助他們做好繼任安排,必要時通過會議的方式多方予以確認。在跳槽後,如果涉及到“老東家”的一些工作,建議還是能夠本著在不影響現雇主的前提下,幫助“老東家”分擔一些困擾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