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章的定量和定性分析都可以看出,父母教養方式對於初中生電子遊戲的使用問題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最重要的影響方式是影響孩子的發展過程和發展結果。那麼,父母教養方式到底是如何影響孩子發展的呢?

本研究的定量數據表明,教養方式的9個維度中有8個與成癮量表的得分顯著相關(父親的過度保護除外),全部與孩子感知到的親子關係顯著相關,有6個與孩子學習成績在班級和年級的排名顯著相關,有7個與孩子的孤獨感顯著相關。父親的懲罰、嚴厲還與孩子所玩遊戲的暴力程度顯著相關。正常使用組和成癮傾向組父母教養方式各個因子得分的差異性檢驗結果表明,除了父親過保護因子差異沒達到顯著性水平外,其他8個因子的差異都很顯著。對三個不同使用程度組深度訪談的結果也表明,父母教養方式對初中生的發展水平和是否電子遊戲成癮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民主權威型(即西方的權威型)的教養方式有利於兒童的發展已經成為定論(Steinberg,2001),三個正常使用組家庭父母民主權威型的教養方式對各自孩子的影響也支持這一結論。這些家庭的父母對孩子溫暖、理解程度較高,對孩子的要求也比較嚴格,但管理方式比較民主,孩子對父母認同感高,和父母的關係相當融洽。這三個孩子的自我價值感高,在各自學校的學習成績和人際關係都比較好,而且有明確的努力方向,因此可以避免沉迷於電子遊戲。

從兩個嚴厲權威型家庭訪談對象的情況來看,在中國,這種教養方式有一定的可取之處,那就是能夠樹立父母尤其是父親的權威,使孩子養成比較順從的性格。父母可以對孩子進行有效的監控,因而孩子在學校的發展情況比較正常甚至還相當不錯。在玩電子遊戲的問題上,父母也能夠進行及時有效的監控,避免孩子過度沉迷而導致嚴重的後果。但是,這種教養方式的缺點也是很明顯的,那就是孩子非常膽小,探索精神不足,長遠來看不利於孩子創造性的發展。而且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增強,他們可能會對父母的教養方式產生抵觸。如果父母不能及時調整自己,這種教養方式也會帶來不良的後果。

從其他幾種教養方式家庭訪談對象的情況來看,高度溺愛型、嚴厲專製性、忽視冷漠型和嚴重不一致型的教養方式全都對初中生電子遊戲的使用問題有著非常重要的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從時間維度上分,又可以分為短期影響和長期影響。所謂直接影響和短期影響,就是父母教養方式中的嚴厲懲罰、拒絕否認、忽視冷漠、放任溺愛等會使孩子形成自卑、自責、孤獨、無助、憤怒等不良情緒,為了緩解不良情緒的影響,他們有可能借助電子遊戲來忘卻現實中的苦惱,還有可能通過玩暴力遊戲這種比較安全的方式來釋放攻擊性。而一旦這些心理需求得到滿足,他們玩電子遊戲的行為就會得到強化,從而增加他們的使用頻率。如果他們持續性地受到消極父母教養方式的影響而產生不良情緒,就可能出現嚴重的使用問題。

父母教養方式對電子遊戲使用問題的間接和長期影響主要是通過影響個體的發展水平對其電子遊戲使用問題產生影響,發展不良的個體更容易成癮或出現成癮傾向。父母的教養行為影響孩子一係列的發展結果,比如攻擊性行為、親社會行為、學習成績和是否能完成中學學業。在本研究成癮組和成癮傾向組的10個訪談對象中,普遍存在發展不良的問題,最為突出的表現就是學業成績落後,有好幾個孩子已經無法繼續自己的學業。在目前隻以學習成績為評價標準的“單一評價標準”下,學習成績差會影響家長、老師和同學對待一個孩子的態度和評價,孩子本身也會將這一評價標準內化為自己的標準,成績不好就會受到來自周圍環境和自身的巨大心理壓力,而電子遊戲恰恰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在虛擬世界較為容易地獲得成就感的機會,以忘卻和逃避現實生活中的挫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