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多元化辦醫”看健康管理發展政策空間(2 / 2)

1.加強健康管理人才培養。在健康管理人才培養方麵,發揮各高校、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力量,加快培養護士、養老護理員、藥劑師、營養師、育嬰師、按摩師、康複治療師、健康管理師、健身教練、社會體育指導員等從業人員。國家衛計委與人社部應該密切配合,推動健康管理師職業發展,盡快對當前健康管理師人才培養不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狀況拿出解決辦法。

2.加強健康管理信息標準化建設。構建各地居民健康檔案信息平台和健康管理機構信息係統,將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與非基本健康服務信息融為一體,以便準確掌握和運用城鄉居民健康信息。針對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等健康管理服務領域雖然有很好的市場,但普遍規模不大,健康管理標準化流程由於信息化技術沒有得到有效開發,成為製約健康管理發展的瓶頸,需加快健康管理信息化技術研究,建立適應健康物聯網技術的健康管理信息化服務平台。

3.明確健康管理分類分級管理。製定健康管理機構服務規範,明確服務內容、方法與流程,引導健康管理機構全麵開展,包括健康信息收集、健康評估、健康幹預、追蹤評估及就醫指導等工作。建議針對不同人群與需求,將健康管理服務分為三級,一級健康管理服務為國家免費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就醫指導等服務,主要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承擔,鼓勵其他健康管理機構參與一級健康管理服務;二級健康管理服務在一級健康管理服務的基礎上,主要針對城鄉居民開展係統性健康體檢、評估和個性化危險因素幹預服務,二級以上健康管理服務實行有償服務;三級健康管理服務針對有特定健康需求的居民提供定製型健康服務。通過分類分級,使健康管理工作更加規範有序。

《國務院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幹意見》提出“兩個凡是”: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入的領域,都要向社會資本開放,並不斷擴大開放領域;凡是對本地資本開放的領域,都要向外地資本開放。鼓勵社會力量進入慢病管理領域,改變既往慢病管理由政府全包、各級疾控中心單一實施的傳統定勢思維。先從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健康管理開始,拿出鼓勵措施,是多元化辦醫的質的進步,必將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應。在多元化辦醫的過程中,穩定存量市場,拓展藍海領域,堅持醫改目標,抓住源頭,牢記防治結合、預防為先方針。要清新認識到多元化辦醫的“醫”字,不僅局限於診療醫學範圍,更包含預防醫學,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慢性病防治與健康管理服務,比單一地辦幾個臨床醫療機構更有社會價值與意義。把握健康服務體係發展的科學規律、正確認識多元化辦醫的變化趨勢,政府以規劃、準入、監管為引導手段,在頂層設計上充分注意相關法規、政策、運作的完善和規範,使具有新的內涵的多元化辦醫新格局得到健康繁榮的發展,健康管理政策紅利得到更好的釋放。

參考文獻:

[1]國務院文件.國務院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幹意見.中央政府門戶網站www.gov.cn,2013-10-14.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的意見.新華社,2009-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