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人:李玉
德方代表竟然要求馬上離開,這讓我們都感覺到有些不妙。
我們廠是一家製藥廠。以前效益還行,但隨著外商逐漸進入中國的醫藥行業,我們感到越來越吃力了。現在,為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我們必須擴大生產規模。但擴大生產規模需要大量的資金呀,怎樣才能快速地籌集這麼多的資金呢?當今最省事最有效的辦法當然是引進外資了。德國的這家醫藥公司就是我們的目標。
經過三個月的前期準備,我們的合作已經有些輪廓了,所以邀請德方進行實地考察,並進一步洽談合作事宜。
和德方代表進行了短暫的會談之後,德方代表要求參觀工廠,於是廠長和我們這些接待人員就陪著德方的代表到車間參觀。可是不知為什麼,在參觀製藥車間後,德方代表立刻要求回賓館,並聲稱不願再合作。不管我們怎樣勸說,絲毫不見效。無奈中,隻能叫車送走他們。
第二天,等我們驅車再去見德方代表時,卻被賓館服務人員告之客人已離去。
我們馬上發出信函,要求解釋原委。隨後,德方就發來了傳真,是因為廠長的一個小動作導致了這次合作的“流產”。
原來,就在參觀製藥車間的過程中,廠長隨地吐了一口痰。
德方代表清楚地看到了這個場景,於是製藥車間參觀一結束,便馬上拒絕繼續參觀,同時也打定了終止與我們廠談判的。
德方的傳真這樣寫道:“製藥車間對衛生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作為一廠之主的廠長都能隨地吐痰,那麼員工的素質可想而知!與這樣的工廠合作,如何保證產品的質量呢?”
看到德方的傳真,廠長一直沉默。我知道,他想得很多。
中國社會科學院趙英教授曾講過:“中國走上市場經濟的道路,不僅需要體製的改變,而且需要文明形態和國民行為的改變。”傳統思想一貫認為細節並不重要,曾有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之說,把細節等同於雞毛蒜皮,大有重視細節就是浪費時間之嫌,於是我們日趨大而化之。
其實,在中國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願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我們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不缺少各類管理規章製度,缺少的是對規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行。
所有的人都期望得到別人的尊重,長著一雙勢利的眼睛,不會尊重別人的人一定會得到報應,而且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