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寬心是一種看開的大智慧(2)(3 / 3)

戰國時代,在塞外住了一位老翁。一天,老翁家裏養的一匹馬走失了。在塞外,馬是負重的主要工具,因此,鄰居都來安慰他,這位老翁卻很不在乎地說:“這件事未必不是福氣!”幾個月後,走失的那匹馬居然帶了一匹胡人的駿馬回家,這真是賺了,鄰居都來慶賀。這位老翁卻說:“這未必不是禍!”又過了幾個月,老翁的兒子騎這匹胡馬摔斷了大腿骨,鄰居們在佩服老翁的料事如神之餘不忘安慰老翁,老翁卻毫不在意地說:“這倒未必不是福!”此事不久後,胡人入侵,壯丁統統被征調當兵,戰死沙場者十之八九,而老翁的兒子卻因為摔斷了一條腿免役而保住一命。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潛藏著一種向上的力量和敏銳的智慧。求索者不患得患失,智慧者不浮躁,成功者不矜誇,不計較是否有頗豐的收獲,也不計較失大於得的比例失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種自我的回歸,是一種人生的體驗,是一種平衡心態的灑脫。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雖然說得很好,但是做起來絕非這麼簡單。人生是一場旅行,我們有走不完的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更是一份淡泊。保持一份平常心,遇事沉著冷靜,對待成功和失敗一笑而過。隻有這樣你才能真正領略平淡其義,你的心裏才能永遠擁有陽光。

南方楚國有一個人叫支離疏,他的形體像是造物主心情愉快時開的玩笑:脖子像絲瓜,腦袋形似葫蘆,頭垂到肚子上而雙肩高聳超過頭頂,頸後的發髻蓬蓬鬆鬆似雀巢,背駝得兩肋幾乎同大腿並列,好一個支支離離、疏疏散散的“美人”坯子!大家都認為他很醜,可是支離疏卻不這麼認為,反而暗自慶幸,感謝上蒼獨鍾於他。平日裏,支離疏樂天知命,舒心順意,日高尚臥,無拘無束,替人縫補衣物、簸米篩糠,足以糊口度日。

當君王準備打仗,在國內各個地方強行征兵時,青壯漢子如驚弓之鳥,四散逃入山中。而支離疏,偏偏聳肩晃腦去看熱鬧,試想他這副容貌誰要呢,所以他才那樣大膽放肆。當楚王大興土木,攤派差役時的時候,庶民萬姓不堪騷擾,而支離疏卻因形體不全而免去了勞役。到了寒冬臘月官府開倉賑貧的時候,支離疏卻欣然前去領到三盅小米和十捆粗柴,仍然不愁吃不愁穿。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這是世之常理。否極泰來,榮辱自古周而複始。因此,大可不必盛喜衰悲,得喜失悲。

生活不是簡單地為生而活,存在著更廣闊的內容,即使生活再忙碌,也要留點寧靜的時間給自己,梳理一下自己的思緒,放緩生活的腳步,好好享受當下的生活。

人,平平淡淡而來,也應平平淡淡而去。人生如一條淙淙流淌的長河,既有峰巒疊嶂時一瀉千裏的壯麗之美,也有走過一馬平川時迂回柔情的安詳,既有平靜也有波瀾壯闊的時候。擁有一顆平常的心是正常生活之人的平常之舉,擁有一顆平常的心才能學會滿足,才能理解別人,善待自己,享受生活。

人生是一場旅行,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不如意的事情,俗話說得好,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令我們無法預料無從強求,但順境中寵辱不驚、怡然自得,逆境裏笑看雲卷雲舒,靜觀花開花落,才解世間浮沉,更見人生真諦。

對人生的寵辱得失看得淡一些,其實一切都是過眼煙雲,淡一淡寡欲,去留無痕,真正的永恒隻有心胸的豁達,這才是淡泊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心境就像浩瀚的大海,有時會驚濤駭浪驟起,有時會受到狂風暴雨的洗禮,在途中當然也不乏寧靜的港灣供你停泊心靈的小舟。在人生之海駕馭生活之舟時,既需要有迎風破浪的勇氣,也需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