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中國生肖郵票的發行(3 / 3)

香港地區從2000年龍年開始發行的第3組農曆新年郵票,由關信剛設計,至今發行種數、規格和設計風格,基本保持一致。每年發行郵票4種、小全張1種、無齒小型張1種。2001年2月1日為紀念香港郵展開幕,增發1種生肖金銀郵票小型張,內含龍年生肖郵票和蛇年生肖郵票各1枚,分別以24K金箔、99.9%純銀箔壓印而成,麵值各為50港元,成為世界生肖郵票中的獨特品種。從2002年開始,每年在發行生肖郵票的同時,以十二生肖金銀郵票小型張為題發行一種,邊紙上印有票名,依次為:靈蛇駿馬,駿馬吉羊,吉羊靈猴,靈猴金雞,金雞靈犬,靈犬寶豬。

香港地區發行的生肖郵票,富有創意。從1987年兔年至1998年虎年香港還發行了一輪12年的電子生肖郵票,這在世界生肖郵票中也是獨一無二的。開始每年發行4種麵值,以後每年發行50種麵值,從1角至5元。規格均為40毫米×34毫米,無齒孔,有背膠,主圖均是當年的生肖形象,配以淺色底襯。由香港郵政總局和尖沙嘴郵政局的兩部自動售票機分別出售,圖案、麵值相同,以票麵上“01”、“02”兩種號碼相區別,稱為一套兩組。2003年1月19日發行絨麵生肖郵票一套4種,麵值均為10元,主圖分別為龍、蛇、馬、羊年的生肖郵票。2007年2月4日又發行絨麵生肖郵票一套4種,麵值均為10元,主圖分別為猴、雞、狗、豬年的生肖郵票。香港采用質感獨特的絨麵紙張印製郵票,為世界首創。

中國台灣地區從1969年開始,於年前發行新年郵票,至今未中斷,其圖案都是生肖形象。1969年雞年至1980年猴年的第一輪生肖郵票,除了鼠票一套8種用兩個四方連外,每年均為一套2種。圖案為多人分別設計,風格各異,有寫實、裝飾、剪紙、古畫、玩具、變形等多種形式。由於一些民眾對生肖屬相與相應動物之間的聯係和區別缺乏理解,郵政部門在設計生肖郵票時遇到不少麻煩,特別是人們對自然界中鼠、蛇的厭惡,設計圖稿難以獲得通過,最後隻好將鼠圖用鬆鼠代替,蛇圖以醫學“蛇杖”形式設計。

台灣郵政部門為了改變第一輪生肖郵票沒有統一規劃出現的整體不協調問題,對1981年雞年至1992年猴年第二輪生肖郵票的設計,采用公開向社會征集圖稿的辦法,要求將12年的生肖郵票圖案一次繪出參賽。在26名應征者中,著名裝飾畫家莊珠妹的畫稿被選中。她設計的圖稿以簡潔抽象、變形誇張的藝術手法,用圓形組成生肖動物裝飾圖案,背襯橫七豎八的生肖篆字,象征新春團結和諧。這種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又具有創新意識的設計,卻為多數人難以接受。台灣這一輪的生肖郵票,除了保持每年一套2種外,每年又加發小全張1種。

台灣郵政部門為了避免第二輪生肖郵票風格單一的不足,對第三輪生肖郵票的圖稿設計又改變了征集辦法,將12年票圖分為4組,每組3年,每一組分別提前邀約12名知名藝術家進行設計,每位設計三年的圖稿參賽。這一輪(1993-2004年)除每年發行郵票2種、小全張1種外,還增發小本票1本。從2005雞年開始,台灣發行第四輪新年(生肖)郵票,每年發行郵票2種、小型張1種,小全張、小本票停發,圖案又出現了新的設計風格,受到好評。

中國澳門地區從1984年鼠年開始連年發行生肖郵票,第一輪12年每年發行郵票1種、小本票1本,由金地道一人設計,風格一致,圖案都是月亮和生肖動物寫實形象。第二輪1996年鼠年開始,每年發行郵票1種、小型張1種,設計風格相同,圖案是用線條勾勒的生肖動物上部形象。澳門是世界上第一個從鼠年開始,按照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係列發行生肖郵票的地區。

中國台灣在第二輪新年(生肖)郵票發行完成後,於1992年2月18日又將已發行的第二輪生肖郵票每套取一枚,按原圖集中重印,並發行了小版全張,在上端邊紙上印有“生肖郵票”字樣。這12枚十二生肖郵票,主圖與每年已發行的生肖郵票相同,但麵值、底色均改為12枚一致,每枚郵票的左上角又加印了一個與生肖圖案相對應的地支文字。台灣采取這種形式集中一次發行12種生肖郵票,在世界上是首次。此後,中國澳門在完成第一輪生肖郵票、中國香港在發行第二輪生肖郵票後,也各發行了十二生肖郵票小版張,將已發行的一輪生肖郵票各取一枚集中於一版印製發行,主圖不變,統一了麵值和票麵文字內容及排列,不變中有變。香港1999年2月21日發行的這一輪十二生肖郵票小版張,每枚郵票上均印有“中國香港”的銘記和“1999”年號,並去掉了從兔至牛這11枚郵票上原有的英國王冠標記,這是香港回歸祖國後,第一次發行的一套十二生肖大團圓的生肖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