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年》特種郵票除了設計新穎外,在版式和印製上也有許多新的特點:中國生肖郵票第一次采用36×36毫米較大的正方形票型,改變了第一、二輪采用26×31毫米的小型票幅,顯得端正莊重;在中國郵票中第一次采用異形齒孔六角形;在中國郵票印製史上第一次按照郵票技術指標的要求,專門為這次生肖郵票的印製生產了特製的紙張;在中國生肖郵票的發行上第一次采用多種版式,分4枚小版、6枚小版、24枚大版和小本票四種,其中4枚小版不對外出售,隻贈送給全額預訂2004年全年郵票的訂戶;在印製上還采用了加密的熒光防偽等方法。這些都為這套生肖郵票增了光添了彩。
國家郵政局還為《甲申年》生肖郵票的發行,破例於2004年1月5日在蘇州舉辦了首發式。十二生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民俗文化,本無特定的原地首發地點,中國的生肖郵票在發行兩輪24年中從未舉辦過正式的首發儀式。由於生肖集郵研究會所在地在蘇州,蘇州已成為生肖集郵的中心,國家郵政局從2004年至2007年,已連續四年在蘇州舉辦生肖郵票首發式。為配合國家郵政局主辦的首發式,江蘇省、蘇州市的郵政局、集郵協會和生肖集郵研究會每次都組織開展生肖集郵的係列活動,使每年生肖郵票的發行日,成為生肖集郵係列活動日,如同生肖集郵愛好者的節日,在海內外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2005年、2006年、2007年的生肖郵票,規格、麵值、版式和發行日期均與2004猴年相同。呂勝中設計的《乙酉年》郵票,創新出彩,是又一成功之作。他采用誇張寫意的設計手法,巧妙地運用國畫、書法、剪紙、刺繡等多種藝術形式,繪出雞身從頭至尾似為一個“乙”字,濃墨刷出的雞翅、雞足和象征大地的橫掃一筆,加上一輪紅日,又像是一個“酉”字。直觀票圖,雄雞高唱,旭日東升,霞光滿天,寓意乙酉雞年吉祥如意,朝氣勃勃,蒸蒸日上;雞冠、紅日、牡丹、鮮花,紅、綠、黃主色,喜氣洋洋,體現出“雄雞一唱天下春”的意境,顯示了新年歡樂、祝福、傳情的熱烈氣氛。同樣由呂勝中設計的《丙戌年》郵票,改變了原定的設計思路,采用裝飾畫的設計手法,用繁雜的畫麵反映生肖文化內涵,與前兩年《甲申年》、《乙酉年》相比,失去了簡潔、明快、靈秀、歡慶的熱烈氣氛,顯得遜色。陳紹華設計的《丁亥年》郵票,讚聲陣陣,繼續出彩。
二、中國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生肖郵票
中國香港地區於1967年丁未羊年首次發行生肖郵票,是世界上繼日本、韓國、琉球和越南之後,第五個發行生肖郵票的地區。這套郵票於1月17日發行,一套2種,圖案分別是3隻羊頭和3隻羊,印有“歲次丁未”四個大字,寓意“三陽開泰”;主色紅黃,喜慶吉祥。至1978年戊午馬年,香港地區連續12年發行了一輪。這輪生肖郵票,均為一套2種,每枚郵票上均印有歲次幹支字樣、英文農曆生肖年和正月初一日期;7套由三位英籍人士設計,豬、鼠、兔、龍、馬5套由香港平麵設計師靳埭強設計。香港發行的這輪生肖郵票,是世界生肖郵票史上第一次以慶賀農曆新年為主題,從第一套開始就在圖案上直接標明主題,印有幹支紀年文字,有計劃發行的一輪生肖郵票,顯示了生肖郵票的特征。
香港地區發行第一輪農曆新年郵票後,停發了8年,於1987年兔年開始發行農曆新年第二組生肖郵票,至1998年虎年完成了第二輪的發行。這輪12年生肖郵票,每年發行一套郵票4種、小全張1種,12套均由靳埭強一人設計,風格統一,以刺繡手法繪出生肖形象,配以花卉或山水、雲彩,富有靈氣、神韻和立體感。從1989年蛇年開始增發小本票1本,至1997年共發行9本。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1998年1月4日發行的戊寅虎年生肖郵票,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發行的第一套生肖郵票,郵票上印有“中國香港”和英文“HONGKONG,CHINA”字樣,去掉了過去香港生肖郵票上印有英國王冠和英文“EIIR”這種殖民地色彩的標記。
香港地區中國農曆新年郵票第三組從2000年龍年開始,中間隔開了1999年兔年。這年1月31日發行了一套賀年郵票,圖案均是兔,仍然具有生肖郵票的特征,屬於過渡一年的生肖郵票。這套賀年兔票4枚一套,是世界上首次出現的刮擦式生肖郵票。郵票主圖是一隻兔子和新年祝賀用語,在郵票銘記“中國香港”左邊印有“賀年郵票”字樣。每枚郵票的祝賀用語上均印有金色印墨,刮擦去印墨後,方出現慶賀農曆新年的吉祥賀詞。從低麵值開始,賀詞分別是:紅封包,“恭喜發財”;揮春,“身體健康”;大橘,“大吉大利”;全盒,“心想事成”。香港郵政同日發行了4種小版張,每種賀年郵票1種小版張,每種小版張的10枚郵票上均印有不同的新年賀詞,除上述4種賀詞外,還有花開富貴、富貴吉祥、五福臨門、竹報平安、萬象更新、萬事如意6種。這樣,4種小版張在4種郵票上共有40種不同賀詞的郵票,形成一個大全套,獨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