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感 動 大 雜 院(1 / 1)

從六安市光華廠小巷內搬出,是那年七月份,一個豔陽高照的上午。當江淮JAC發動的那一時刻,一種感動梗在我的心間。望著昔日的院落,一草一木,望著一張張熟悉而親切的麵孔,怎麼也不能像徐誌摩那樣從容,“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絲雲彩”,我的思想深處承載著幾分眷戀,幾分感慨。

其實,我住進這個院落時間並不長,前後僅十個月。2004年九月份,兒子臨屆高三,學習壓力大,心思重重,生活上又需要人照顧,我和他媽幹脆拋開手中的事情,當起了陪讀者。房租很便宜,十八平方米,鋪有地板磚,月租僅80元,寒暑假不計入天數。不像附近有些民房,獅子大張口,一間房月租都在120元以上。男房東姓王,原三裏橋造紙廠的一名工人,下崗後在個體建築隊上班;女主人姓韓,在華源有限責任公司任職。王先生生性憨厚,不善言語,眸子裏放射出的是和善、誠懇,這種目光在城市裏是很難尋覓到的;韓女士熱情大方,快人快語,一眼望去就知道是個平易近人的主兒;大雜院內住了五個學生,見了他倆叔啊姨啊地叫著,甜甜的,出自內心的,我和妻子沾了這份光,也成了叔和姨,溫情與和諧彌漫著整個院落。

這種氛圍和熱乎勁,可能隻有本院落才有。走出院外又是另一個世界:無論是在公交站台上,或是商場超市內,或是行走在路途中,人們的目光相遇,大都是冷冷的,一陣令人徹骨的寒 ,這種感覺尤以外來飄零者為甚;熟悉的或是認識的人們一碰麵,點點頭,兩隻軟綿綿的手搭在一起,又很快移開,彼此目光遊離,“顧左右而言他”,自然也沒有太溫暖的感覺。隻有王先生的大雜院,像一盞溫煦的燈,牽引著我的思緒,冥冥中覺得,那就是我所期望的歸所。去年冬天,我在一家酒館晚宴,受不了場上拘束沉悶的氣氛,隻小猴喝酒二兩頭,便暈天昏地,又恰逢妻子不在身旁,可忙壞了王先生,冷水熱水放在我的床前,早晨醒來時,我一眼便瞅見桌上放的水果,突然有一種哭的衝動。這是我到這座城市以來,第一次受到他人如此厚重的關懷,而這種關懷竟出自一個普通房東之手。那年三月份,王先生夫婦得知我患有糖尿病,從親戚家為我要來玉米麵、高粱粉,囑我做饃饃吃或做糊糊喝,好早日康複。

在租房的學生心目中,他們的房東心靈總是那麼美好,心腸總是那麼慈善——

夏天晚自習回來,院子裏總有一大盆經過日光沐浴的熱水,門前放著已經冷卻的一瓶涼開水;

2003年夏天,一名霍邱籍學生高考結束回家時,身無分文,房東給了他三十元錢,並免收了當月的房租;

2004年春天,一名金安區學生患病躺在床上,韓女士送去熱乎乎的煎雞蛋……

真水無味,靜水流深。感動不需要驚天動地,隻需要真誠,隻需要於細微處的點滴關愛。王、韓夫婦做人處事的風格,若從大處論起來,也許算不了什麼,但我們沒有理由不為之投以讚許的目光。因為正是這貌似平凡的東西,點綴著人們的生活,為世人不太靈敏的情感園地,拂來一股清爽古樸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