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進行過環球旅行的中國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國家民眾素質水平的提高程度,通常要看街頭行人中,有多少和藹可親的麵孔。
賈平凹先生認為,他是一個住在城市的鄉下人,我也是,我不了解城市,一如城市不了解我。以下我所敘述的隻是經曆與感受,不代表城市印象。
我所居住的這個小區,絕大部分是國家公務員,早七晚六,大家相擁著擠在站台上等公共汽車,或是陸陸續續跳下公交車,提著、夾著公文包,人五人六的,行色匆匆,出入於小區。一年下來,彼此不僅知道對方住在哪區幾號樓,而且也影影綽綽知道對方是什麼職業,但又怎麼樣呢?見了麵,照樣如同路人,別說點頭打招呼,怕連個微笑也不願賞給你,那種目光,你說拒人千裏也好,你說冷若冰霜也罷,反正讓你迎了一次,就不想迎第二次,誰在乎誰呀?幹脆頭也扭向一側,或者鼻孔朝天。
於是,在這些明明熟識卻裝著不認識的人中間,會呈現以下生活場景:下雨了,他光著腦袋步履匆匆往小區趕,你打著雨傘神態自若地從他麵前翩然而過;她一手抱孩子,一手拎著物品在你前麵艱難行走,你明知她就住在你家的那棟樓,你也不願伸出援助之手;甚至麵熟之人在公交車上與扒手扭打在一起,你卻縮縮脖子,站在身後假裝沒看見……
當人們把自己刻意封閉起來的時候,隨之而來的就是孤立。孤立是最可怕的,他不僅意味著無助,也昭顯著脆弱,羊怕離群,人怕孤寂,住在高樓大廈內的城市人,完全有必要卸下自己的麵具,還自己自然本色的麵孔,打開心靈的窗欞,讓陽光透灑!就像我們的父輩、爺爺輩麵朝黃土背朝天,卻敢憎敢愛敢笑,輕鬆達觀和諧,人居深山鄉野,心胸可納千山百川,那才是真正的生活,沒有矯揉造作,沒有經過化妝和雕飾的生活!
漸漸地,我站在公交站台上,在小區的道路上,開始試探性地向那些比我年長的麵熟者點頭、微笑,一段時間後,居然也贏得類似的回應;我又向年齡相仿的人們點頭、微笑,他們也付出了同樣的熱情。上下班,雙休日,大家遇到路上,一張明淨的笑臉,一句普通的問候,便覺得足下輕巧了許多——原來,人們並不拒絕熱情和友誼,不管是城裏人還是鄉下人,不管是高官闊佬還是平民百姓。許多情況下,熱情和友誼是被人們刻意地壓抑了。
其實,打開人與人之間的心靈之鎖並不難,一次點頭,一個微笑,一句問候,也許心中就會駐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