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名山,陝北高原上一座極其富有傳奇色彩的山丘,說它傳奇,倒不是因為它的險峻秀美,或者是重大曆史事件的發生,而是源於它那連續彎道的死亡路段。
而這連續彎道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是連續五個彎道的五連發卡彎,據傳曾經有連續九支商隊的馬車都在這個發卡彎處給摔成了粉碎,就連駕車多年的老司機也無法避免殞命於此的結局,故而才有了‘這裏的山路十八彎,這裏的司機九連翻’這種拿人命堆出來的死亡路段說法。
而這個路段的設計者據說是此地山匪中的一個驚才絕豔之輩。當此路一修成之後,這股山匪就從來沒再做過攔路搶劫的勾當。
因為他們隻要在每次大雪過後,下到此處山坡的底部,就會撿到不少的財物和糧食,這種無本的生意還不觸犯大宋的刑法,比攔路搶劫什麼的快速、高效、安全的多,完全可以和守株待兔相媲美了。
於是漸漸的,秋名山的傳奇便傳遍了大江南北,隻是由於這雖然是條岔道,卻是連接西京長安附近到洛水流域的一條必經之路。
許多行腳的商人為了賺取那高額的差價,也不得不冒險行進,從而添了幾多抱著僥幸的亡魂,也額外增加了山匪們的收入。
隻不過生活安逸,沒有人生追求的山匪們在這個年末,卻是將好日子過道了頭,再也不複先前的瀟灑滋潤了。
因為正此時,西夏舉全國之兵南下,一路打到了延安府,同時諜報組織一品堂的成員也是化身敵後小分隊,分散到陝北高原之中,一邊傳遞著大宋軍隊的集結和布防情況,一邊伺機破壞著一切可以造成騷亂的設施。
西軍主帥皇甫少華麵對這種情況,一方麵駐大軍死守延安府,一方麵派大將狄青率領斥候輕騎,深入山溝旮旯,清剿一品堂成員,在這個嚴寒的冬季,上演了一出偵查與反偵查的諜戰大戲。
然而這樣一來,各路山匪馬賊算是倒了八輩子的血黴了,一窩窩的全給端掉充作了軍功。
秋名山的山匪們自然也沒有逃開被清除的命運,全寨上下不是跪地投降,就是身死道消,就連連續彎道設計者那樣的傳奇人物,也因為負隅頑抗,被斥候隊長一槍捅穿了心窩,落得個暴力抗法,現場擊斃的下場。
自此以後,此處的山匪為之一清,守株待兔的山坡之下就成了斥候小分隊的臨時駐紮點,作為在這一帶查看敵情的集中地。
湘雲昏迷摔下的地點正巧是在這個駐紮點旁邊不遠處,因為有厚厚的雪層墊著,她倒也沒什麼損傷,隻是腦袋上撞的有些厲害,一直沒醒過來,趴倒在雪地之中一動不動,漸漸被那紛紛揚揚的大雪所覆蓋。
而其所駕的那輛馬車倒是有驚無險的駛過了彎道,吸引著胡渣張和王麻子等人繼續追趕而去,算是僥幸躲過了一劫。
可是這樣一來,她整個人就被埋在了雪層之下,若是沒有人及時發現的話,最終仍舊逃脫不了變成一堆枯骨的命運。
就在這時,一陣踩在積雪裏的腳步聲伴隨著嘀咕的抱怨聲從遠處傳了過來,
“頭也真是的,這種鬼天氣連隻耗子都不會出來,有什麼好查探的,難不成那些西夏的賊寇腦袋壞掉了,會選在這種天氣裏出來搞破壞?”
隨著噗嗤噗嗤的腳步聲漸行漸近,一個佝僂著身子的人影出現在茫茫的風雪之中,來到了湘雲衰落的地點。
“哎喲,這是什麼東西橫在這啊?把老子一頓好摔,真是晦氣!”
忽然間,這人像是被什麼東西絆了一下,直接翻倒下去,深陷在了雪地之中,響起一陣盔甲的摩擦和撞擊聲,顯然此人是位士兵。
而身穿大宋製式盔甲的士兵出現在這個地方,不用問也知道其必然就是被派出的那支輕騎小隊的成員之一。
這個悲催的輕騎兵吐出口中的雪沫,罵罵咧咧的費力爬起來,回頭查看時,卻發現剛才絆倒自己的罪魁禍首竟是個人,還是個昏迷不醒的人。
抬頭望了眼上麵的五連發卡彎,輕騎兵大概也清楚了旁邊這人究竟是從哪裏摔落下來的,忙撥開其臉上的積雪,探了探孟大小姐的鼻息,
“沒想到是個俊俏的少年,凍死在這裏實在太可惜了,還好有口氣在。俺娘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七級什麼來著,好像是魔法塔吧?管他呢,先把人背回去救活再說!”
說幹就幹,這種惡劣的環境下,冰天雪地稍一耽擱就能凍死個人。輕騎兵不再猶豫,將昏迷不醒的湘雲背在了身後,一步淺一步深的往臨時紮營的山洞走去。
“還別說,這少年年紀就是小,背在身上比那包裹還要輕。也虧得這樣,要不然這一路回去,可就要了老命了!”
行進了約摸有盞茶的功夫,那山洞便已在望,輕騎兵由衷的感歎了一句,隨即便一頭紮進了洞內,將湘雲連人帶包就給扔在了地上,衝著篝火邊的另幾個人大聲嚷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