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現代主義時期裝飾語言在產品設計中的藝術呈現(1 / 2)

後現代主義時期裝飾語言在產品設計中的藝術呈現

視覺殿堂

作者:談誼

[摘要] 裝飾藝術曆史悠久,它並不獨立存在,在日常生活中,它廣泛地與產品設計密切結合,表現出一定的依附性。進入後現代時期,裝飾藝術開始複興,更注重受眾心理需求,主張以一定的裝飾手法達到視覺上和情感上的審美愉悅。具體設計中,大量運用各種的曆史裝飾元素和符號,把傳統的文脈與現代設計融為一體,其中裝飾語言新的藝術呈現是後現代時期裝飾藝術的重要表現。

[關鍵詞] 裝飾藝術 後現代主義 裝飾語言

裝飾一詞最早在西方出現於17—18世紀,泛指藝術修飾;在中國最早出現於5—6世紀,指修飾、打扮,有裝者,藏也,飾者,物既成而加以文彩也之說。張道一先生曾指出:“‘裝飾’一詞至少包括‘裝飾花紋’、‘裝飾手法’、‘裝飾性’三個不同的概念”[1]。

裝飾藝術是一門涉獵廣泛的美學藝術學科。它通過深刻的思想內涵與獨特的藝術形式,運用形式要素以及形式美的法則共同搭建設計對象理念和表現,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體。

一、後現代主義時期產品設計中裝飾語言的表現

1、裝飾語言概要

廣義地講,裝飾語言包括形、紋、體、色彩、光、材質、色調、結構、音調、語氣、氣味等,包括一切視覺的、聽覺的、觸覺的、味覺的等能調動人的感官和心理感受的手段和方式。此處的裝飾語言是狹義的,即產品裝飾語言中的基本形、紋飾、色彩、材質和裝飾性強的結構與造型等視覺方麵的內容。

2、後現代主義時期產品裝飾語言的表現

後現代主義不是一種風格,而是一個時間概念,一般認為從20世紀70年代進入後現代主義時期。原來功能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麵被打破,技術的進步帶來各種裝飾手法的可能性,也解放了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人的訴求也更加多元化。

後現代主義特征表現在人文性、裝飾性、複歸傳統、折衷運用和多元共存。後現代主義設計理論家查爾斯·詹克斯指出:“後現代主義是現代主義加上一些別的,裝飾在後現代主義中的複興,大部分是為了擺脫嚴肅、冷漠、單調的現代主義風格與國際主義風格帶來的壓抑,給人以輕鬆、豔俗、詼諧的生活趣味”。

後現代產品裝飾特征突出表現在產品形式和色彩運用上,在造型形式上,擺脫了功能主義的方盒造型,以多變,柔和的曲麵造型形式代之,出現了趣味造型及仿生設計;色彩上,賦以產品以情感的、人文的和跳躍的色彩,逐漸改變了工業產品給人的理性、冷漠的感覺。

二、產品設計中裝飾紋飾的藝術呈現

產品紋飾裝飾是後現代時期隨著人們越來越強調人文,情感,個性的強調而廣泛應用在產品上的。它由產品風格和設計者的個人喜好而表現得異常豐富,從寫實的自然題材到抽象的色塊運用,從傳統的裝飾直接運用到今天設計師個性塗鴉,每種都有自己的客戶群和消費者。

圖1中展示的是打火機上的龍紋圖案,龍紋是中國傳統的紋飾之一,也是吉祥的圖騰紋飾,有著“大氣、權威、至高無上”的含義。打火機作為一種新式的產品,“火”是其中的主要原料,因此設計師在設計時,選用了蛟龍吐火的圖案,以兩條蛟龍盤桓直上,來體現打火機的霸氣和主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