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被試對自己學業適應情況的評價均值為:在向下比較條件下,低神經質組(M=4.04),高神經質組(M=3.60),組間差異顯著[F(1,45)=4.31,P<0.05];外傾組(M=4.20),內傾組(M=3.72),組間差異顯著[F(1,45)=12.52,P<0.001]。均值表明各類被試均認為自己的學業適應情況比主人公好。在向上比較條件下,低神經質組(M=2.84),高神經質組(M=2.32),組間差異顯著[F(1,45)=4.66,P<0.05];外傾組(M=3.04),內傾組(M=2.20),組間差異顯著[F(1,45)=24.96,P=0.000],表明各類被試均認為自己的學業適應情況比主人公差。(1)不同比較方向下神經質被試心境的得分分析。
以人格(高低神經質)和比較方向(向上對向下)為自變量,以比較前被試的心境水平為協變量進行了協方差分析:
協變量的主效應不明顯,人格[F(1,91)=32.133,P=0.000]和比較方向[F(1,91)=44.133,P=0.000]的主效應明顯,人格與比較方向在後測心境上的交互作用[F(1,91)=4.013,P<0.05]明顯,需要進行單純主效應的檢驗。
就人格的主效應而言,低神經質者無論是向下比較[F(1,45)=14.528,P=0.000)]還是向上比較[F(1,45)=18.328,P=0.000)]後的心境均顯著優於高神經質組。
就比較方向的主效應而言,兩類被試在向下比較後的心境均優於向上比較。被試內簡單效應的分析顯示,在向上比較後,與基線水平相比,高神經質者[t(22)=3.17,P<0.01]心境的下降明顯,低神經質者[t(22)=-1.94,P>0.05]的心境下降不明顯。在向下比較後,與基線水平相比,兩類被試的心境均有所提升。低神經質者的心境提升明顯[t(22)=2.53,P<0.05],高神經質者的心境提升不明顯[t(22)=1.93,P>0.05]。
人格和社會比較的交互作用表現在:在不同比較方向下,高神經質組比低神經質組心境的變異更大。
(2)不同比較方向下內、外傾被試心境的得分分析。
以人格(內外傾)和比較方向(向上對向下)為自變量,以比較前被試的心境水平為協變量,以比較後的心境水平為因變量,進行了協方差分析:
協變量、人格與比較方向的交互作用均不顯著,隻有人格[F(1,91)=30.856,P=0.000]和比較方向[F(1,91)=8.942,P<0.01]的主效應明顯。
就人格的主效應而言,外傾組的心境明顯優於內傾組。就比較方向的主效應而言,排除比較前心境的影響後,兩類被試向下比較後的心境均優於向上比較,外傾組[F(1,45)=12.466,P<0.001]比較方向間的差異明顯,內傾組比較方向間的差異不明顯[F(1,45)=2.552,P>0.05]。被試內簡單效應的檢驗表明,在向下比較後,與基線水平相比,外傾組[t(22)=3.53,P<0.001]的心境明顯提升,內傾組[t(22)=1.10,P>0.05]的心境則有所下降。在向上比較條件下,與基線水平相比,兩類被試的心境均有所下降,內傾組[t(22)=2.24,P<0.05]的心境下降明顯,外傾組[t(22)=1.31,P>0.05]的下降不明顯。
三、實驗3b:生活變遷中參照點與個體未來身份相似時,人格和比較方向對幸福感評價的影響
1.目的
本節試圖探討當參照點與個體未來身份相似時,人格和比較方向對幸福感的影響。
2.假設
當參照點與個體未來身份相似時,比較方向對不同人格者幸福感的影響不同。未來的向下比較將會降低幸福感,未來的向上比較將會提升幸福感。無論何種比較方向,內傾、高神經質組比外傾、低神經質被試的幸福感將受到更大影響。
3.方法
(1)被試。
根據艾森克人格測量的結果,選取內傾、外傾、高神經質和低神經質被試各25人。根據實驗要求將被試分為4組,內、外傾被試各25人,高、低神經質被試各25人,實驗結束,被試得到一支簽字筆,作為參加實驗的紀念品。
(2)材料。
材料A:(參照點與個體未來身份相似的情況下,向下的比較材料)
我想方設法試圖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其難度超出了我的預期。畢業半年來,我從一個城市穿梭到另一個城市,從一個學校找到又一個學校,但一扇扇大門在我麵前無情地關閉。後來,好不容易在一所短期培訓機構找到了臨時兼課員的工作,每天騎著單車匆匆忙忙奔波於住所與臨時單位之間,疲憊、孤獨而又寂寞,更要命的是找不到歸宿的安全感和看不到前途的焦慮與恐懼。我曾以為,大學畢業以後一切都會好起來,自食其力、自由安排時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可現實是如此冷漠,我不知道這種漂泊不定的生活何時才是盡頭,我既無錢繼續讀書,又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現在,我對自己的前途很迷惘。
材料B:(參照點與個體未來身份相似的情況下,向上的比較材料)
天道酬勤,努力終有回報。大學畢業後,我如願分到了特區的一家重點中學工作,要知道,這可是從眾多學子中層層篩選出來的,我是唯一一名來自非重點大學的畢業生。這裏的工作強度高,壓力大。但付出雖多,得到的收獲也多,個人的成長的機會也多。畢業三年來,我先後在區以及市級教學比賽中獲得優勝獎,發表了教研論文,成為校長助理和學校的重點培養教師。現在,我對自己的未來很有信心,一幅美好的生活畫卷正在我的眼前展開。
(3)程序。
實驗前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簡式)對學生進行測量,挑選出合適的被試。實驗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先進行高低神經質組的實驗操縱,第二階段再進行內外傾組的實驗操縱。
實驗開始,主試解釋,這是一個有關生活適應的研究,研究的目的是想了解大學生對生活的適應情況。現在請先對自己現在的心境加以評價(用臉型幸福感評尺加以評價,評價在7點量尺上進行)。評價完畢,隨機發放兩種材料,告知被試,請閱讀下邊的材料,他們是由我校以前的兩個畢業生所寫的自我描述材料。
閱讀完畢,請用三分鍾想象一下,自己怎樣才會變成情境中的人物,具有相似的經曆,把自己想到的情境用筆描述出來。描述完畢,對自己是否會變成情境中人物的可能性進行評價,評價在5點量尺上進行,從根本不可能到完全可能分別計1~5分。然後,對自己現在的心境作出評價。
4.結果與分析
實驗操縱的檢查。
在數據分析前,筆者及助手分別對材料進行分類,發現模擬想象的情境基本上可以劃分為工作適應(包括原因)和工作不適應(包括原因)兩種主題。在向下比較條件下,歸類的一致性為0.82,在向上比較條件下,歸類的一致性為0.78,分歧通過討論來解決。結果顯示,在向下比較條件下,想象到工作不適應主題的比例,低神經質組為44%,高神經質組為72%,組間差異顯著(z=2.00,P<0.05);內傾組的比例為76%,外傾組的比例為48%,組間差異顯著(z=2.04,P<0.05);在向上比較條件下,想象到工作適應主題的比例低神經質組為68%,高神經質組為56%,組間差異不顯著(z<1,P>0.05);內傾組的比例為40%,外傾組的比例為72%,組間差異顯著(z=2.29,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