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讚同“人格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這句話。的確,在某種程度上,人格決定一個人是否幸福、是否具有創造性、是否適應、是否成功、是否自信自強、是否善於競爭、是否樂於合作、是否健康長壽。健康的人格是一個人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什麼樣的人格才是健康的人格?健康人格的結構是什麼?健康人格是如何形成的?采用什麼方法和途徑才能培養青少年的健康人格?
古往今來,不少中外哲學家、心理學家探討過健康人格的問題。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孔子、孟子等就探討過理想和健康人格的問題,他們采用托古立言的方法,把古人理想化,利用人們貴遠賤近的心理,賦予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等古人許多功績、才能和人品,諸如仁人、克己、公正、謙恭好學、治國平天下等,以此來傳播自己的思想。在他們看來,理想、健康的人格,關鍵在於積極進取,通過積極修養,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通過積極向外拓展,為社會作出貢獻,達到所謂的“內聖外王”的境界。孔子還強調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或不走極端才是理想的健康之道。先秦道家學派的老子和莊子所講的理想人格與孔孟儒家的理想人格相去甚遠。他們雖然也講聖人的品格,但是與儒家說的不一樣。儒家講積極進取,而道家主張清靜無為。在老子的健康理想的人格中,“無為”是首要內容。無為並不等於什麼事都不做,無為是指一切順其自然,遵循自然規律,不強求,過自然而然的生活,這就是健康人格的關鍵之處。
在西方,古希臘時期的蘇格拉底就強調人的理性在健康人格中的關鍵作用,認為美德就是知識,善出於知,惡出於無知。一個人有理性,才會具有知識;有了知識,這個人才能完善自我。柏拉圖進一步發揚其老師的觀點,認為在理想的和健康人格中應該包含四種美德,即智慧、勇敢、節製與正義。每個人的靈魂都有理性、意誌與欲望三個部分,相對於這三個部分有智慧、勇敢與節製三種美德。當一個人靈魂的三個部分各司其職,和諧結合,則產生第四種美德,即“正義”。在亞裏士多德那裏,人既是理性的動物,也是政治動物。作為政治動物的人的美德就是行德,作為理性動物的人的美德就是知德。知德與行德的完美結合就是人格高尚的人。一切美德都處於過分與不足兩者之間,即中庸狀態。因此,美德的核心是適中或中庸,這也就是一個人格健康完善者的根本特征。在這點上,亞裏士多德的看法與孔子的中庸之道是相通的。
馬克思在“人的自由全麵發展”的學說中指出,健康的人格首先表現為人的活動能力的全麵性,全麵發展的人具有真正的多才多藝;其次是人格自身內部及外部的多方麵的和諧,做到真善美的統一,人的知識水平與事業的目標取向、動機需要、態度意誌和情感體驗的協調,人和社會的和諧等;最後是具有自身的獨特的統一性和完整性。健康人格提供給人一種自我意象,形成個人內在恒常性和同一感,使人能認識到他的自我,達到一種熟悉和理解自身的體驗。馬克思主義還指出,人隻有在追求自己與自然、自己與社會、自己與自己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才能實現自我肯定、自我完善和自我實現,才真正實現人格的健康。馬克思的觀點為我們構建健康人格模式指明了方向。
自從馮特開創科學心理學以來,不少心理學家關注健康人格的問題。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弗洛伊德雖然主要探討變態人格、變態心理的發生與矯治問題,沒有專門討論健康人格的問題,但他的理論之中還是包含了不少關於健康人格的真知灼見。例如,在其人格結構論中,他主張人格健康的關鍵因素是自我,具有強大而充滿理性的自我才能平衡和協調本我與超我的對立、本我與現實的矛盾,尋找到滿足矛盾各方要求的最佳行為路線。隻有和諧統一的人格才是健康的人格。弗洛伊德在其人格發展論中認為一個人如果能很好地解決人生早期各個發展階段的心理矛盾和衝突,順利地達到人格發展最高階段——生殖階段,那他就會獲得健康人格,即所謂“生殖型人格”。這是弗洛伊德最推崇的健康理想的人格,具有這種人格的人能夠消除本能力量的破壞作用,使之富於建設性,不僅在性方麵,而且在心理和社會方麵都到達完美的境界。
弗洛伊德的後繼者阿德勒、榮格、艾裏克森等人都有關於健康人格的論述。在阿德勒看來,我們每個人都受“克服自卑、追求優越”的向上動力所驅使。克服自卑,獲得優越的方式方法是生活風格。因為生活風格具有相對穩定性,生活風格可看做一個人的人格。健康的生活風格(也即健康的人格)隻有一種,而不健康的生活風格或人格則有多種。健康與不健康的分野就是社會興趣,因為社會興趣可以使人獲得美滿的愛情生活,熱愛自己工作且取得成就,發展和保持良好的社會關係。那些缺乏社會興趣的人不可能獲得美滿的愛情和婚姻,在工作上不能盡心盡力而無所作為,在社會上難得有真正的朋友。阿德勒指出所有失敗者——神經症患者、精神病人、罪犯、酗酒者、墮落者、娼妓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他們缺乏從屬感和社會興趣。榮格提出了健康人格是統合(integration)人格的思想,他強調人格的統一性與整體性,個體一生都在力求保持人格的統合,並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發展其多樣性、連貫性、和諧性,小心地不讓人格分裂為彼此分割和相互衝突的係統,因為分裂的人格就是變態的人格、不健康的人格。作為心理分析家的榮格,其首要任務就是幫助那些人格分裂的病人恢複失去了的統合人格,強化其心靈以抵製未來可能產生的分裂。可以說心理分析的終極目的不是精神分析,而是人格的統合。艾裏克森進一步論述了人格結構中的關鍵因素自我的統合問題,他提出了自我同一性及其形成的理論,對我們的研究大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