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

讀者來信

最想念的年貨

如同往年,還是在回家的飛機上,2014年夜飯專刊一路相伴。先圈下幾樣躍躍欲試的菜品,讓團聚多一點新鮮。特別注意到由尋找美食延伸的一個思考,很能體現貴刊的人文關懷特色,即:在我們享受動物美食時,如何關懷那些犧牲。記者們躲不開屠宰場麵,其態度也在文字中留下蛛絲馬跡,有些頗讓人回味。即便餐桌上還離不開肉食,但貴刊提醒眾人,至少可以心存感恩,並讓它們少受痛苦。

貴州毛曉風對生命的尊重

哥嫂去外地辦事,小侄待在我家裏。半夜零點,哥打電話說他們回來了,讓我送小侄回去。我拉著小侄走到馬路邊,要過一個人行道。此時紅燈,我們等在那裏。夜是如此的靜,馬路兩端很遠望去,沒有一輛車沒有一個人,隻有那閃耀的紅燈告訴我這個黑夜還有忙碌。小侄突然搖了搖我的手,對我說:“老叔,這麼晚了,人也沒有,車也沒有,我們還用等嗎?”小侄的話突然把我難住了。是的,此刻馬路上沒有車也沒有人,我們去遵守交通規則真是顯得有些死板,等在這裏也像是這個寒夜裏的呆傻。但思考片刻後,我卻蹲下身子,堅定地對小侄說:“孩子,我們要在這裏等。”“為什麼?”小侄有些不解。“這是對生命的尊重。”小侄不一定能聽懂我的話,但他卻是輕輕地點了點頭。一直到綠燈亮起,我們才走到馬路的那一邊。我相信我對小侄的教育是對的。我們跨過這條紅線,或許命運不會捉弄我們,但在我們生命的長河裏不能保準沒有意外發生。所以,我想告訴他,對規則的尊重,就是對生命的尊重。

昨天父親打電話過來,讓給一個人捐款治病。我以為是哪位親友病了,可父親說出那個人的名字,我卻有些愕然。一來,我家與他沒有一點親戚關係,二來他可是我們村裏有名的大老板,家裏有一個造紙廠。可父親一說經過,我當即決定捐款。父親說他家以前開造紙廠,給村裏辦了許多好事,蓋小學、幫五保戶蓋房……前年,他的造紙廠因為環保不合格被關停。後來,有幾位村民得了病,據說是和他們在造紙廠上班有關。他得知消息後立即奔衛生局,雖然衛生局和環保局都沒有給出結論,可他認準了這幾個人的病都和他的廠子有關,他拿出積蓄讓所有工人都去體檢,得了病的他全額付醫藥費,最後把自己的家底全賠光了。前些天,他病得很重,可他卻沒有了給自己治病的錢,他毅然離開了醫院說不再浪費錢。村裏人知道這件事後,家家出手相助,不為別的,大家認準他是個好人,好人應得到好報。突然感到,這也是我對生命的尊重,也是我對良心的尊重,良心就是活著的生命。

蘭州程剛危房重建

姑夫最近挺頭疼,這些年好不容易存了點錢,想把自家房子重新翻建一下,卻被行政審批卡住了。房子已建成數十年,二層帶小院,坐落於縣城邊上,姑夫爹娘所建,如今娘在爹已去。“文革”前縣政府就頒發了房產證、土地證,雖已泛黃,印章卻還是紅的。當年家裏條件所限,鋼筋水泥用得少,至今外牆風化、硝化嚴重,出現一些中小空洞,加上近幾年屋旁修公路、挖地基,導致出現不少裂縫,有的還是貫穿性的,靠公路側的房基也出現沉陷。拉扯孩子長大後,原地重建此房,就成為姑父此生最大理想,但他也聽說,近幾年縣裏為了多賣地、多搞開發,縣城附近好像不讓建私房了。

在子女的幫助下,姑父感覺錢基本湊夠了,興衝衝地去找住建局批手續,樓裏工作人員雖多,卻都不收建房申請,碰了幾次壁,不斷詢問,才有人告訴姑父在縣行政服務中心有住建局窗口,得交到那裏。辛辛苦苦覓到那中心那窗口,忙著玩電腦的女辦事員把姑父重建申請隨手放在一邊,說隻負責收材料,還得哪天送回局裏讓領導審批,讓姑父回家等消息。可是,好久等不來消息,去窗口再三追問,女辦事員開始說要再等等,不願多解釋,後來被問得不耐煩了,才說姑父房子屬縣城新區規劃範圍,該區域三年內暫停審批新建住宅,隻有D級危房才允許原地原樣重建。

何為D級危房?姑父四處打聽,了解到根據建設部頒布的《城市危險房屋管理規定》和《危險房屋鑒定標準》,危房指:“結構已嚴重損壞或承重構件已屬危險構件,隨時可能喪失穩定和承載能力,不能保證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危房鑒定等級分A、B、C、D四個等級(危險性依次增強),其中,D級危房一般是指“整幢危險且無修繕價值,需立即拆除的房屋”。自己的房子不就是危房嗎?交納不菲鑒定費後,縣房管局下設的房屋鑒定所來了兩個鑒定員,經過實地勘驗、測量、拍照等環節,姑父拿到了鑒定報告,結論裏清楚寫著“D級危房,建議原地拆除重建”,姑父鬆了口氣,現在都強調安全,專家確定為D級危房了,重建曙光似乎就在眼前。附上鑒定結論,遞交了新申請,雖然建設部《城市危險房屋管理規定》中明令“房屋所有人進行搶險解危需要辦理各項手續時,各有關部門應給予支持,及時辦理,以免延誤時間發生事故”,但數月過去仍得不到任何回音,卻看見好幾處私宅都在重建,他們如何通過審批?私下打聽,姑父知道了大都是有門道或有關係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