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個人也都希望自己受人尊重。可是,由於各自成長環境和所處角度的不同,很多矛盾、分歧也就難免產生,時不時地困擾著我們。而怎麼讓自己擺脫這種困擾,能夠較快地化解和別人的矛盾,避免和他人的分歧,就需要我們掌握厚道做人的要領。
1.做人之本是厚道,厚道之本是正直
【厚道經】
做人之本是厚道,厚道之本是正直。正直是為人厚道的體現,是個人品行的重要憑證,正直的人不管外界如何變化,都不會降低做人的底線,堅守的原則。
自古以來,厚道做人都被人們看做是做人的根本。在人們的觀念裏,厚道的人有自己的為人處世方法,不管外界環境如何變化,他們都能以不變應萬變,都能依靠厚道積蓄的力量與價值,渡過難關。
可是,我們也發現在社會的每個階段,在每個人所處的圈子裏,卻總有那麼多不厚道的人存在。這些人往往當麵一套,背後一套,為了一己私利,可以說謊話不眨眼,可以不守承諾,甚至違背法紀。顯然,這樣的人是和厚道相背離的,因為在他們身上,欠缺了一種極其重要的厚道為人的核心因素——正直。
可以說,正直是我們行走世間的寶貴財富。沒有正直之心,就不會客觀地看待和處理事務,也不會得到別人的信任和愛戴。
毋庸置疑,人們都喜歡和正直的人打交道,因為隻有這樣,人們才感到心裏踏實,才會將重要的事交付於他。我們來看一個曆史上關於正直為人的故事:
隋朝後期,天下動亂。蘇世長原來是江都郡丞王世充的手下,但是後來王世充兵敗,蘇世長就投靠了高祖李淵,被封為玉山屯監。
有一次,李淵在玄武門見到了蘇世長,就問他:“你說你是屬於喜歡阿諛逢迎的人還是正直不阿的人?”
蘇世長回答說:“我是特別愚蠢又特別正直的人。”
李淵又問他:“你如果像自己所說的那樣正直,那為什麼還要背叛王世充而歸順於我?”
蘇世長回答說:“現在洛陽已經平定,天下一統。微臣智窮力短,這樣才歸順陛下。如果王世充還在,微臣占據漢南,那麼,還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敵人。”
李淵笑道:“名長意短,言行不一。你對鄭國放棄忠誠,對我卻是背信棄義。”
蘇世長回答說:“我承認名長意短的確是像陛下所說;但言行不一我卻不敢認同。以前,大將竇融率領河西投降漢朝,從而十代封侯;而臣率領山南歸順唐朝,卻隻得到屯監的職位。”
原來,蘇世長是嫌封賜的官職太小。於是,李淵當天便下令,提升蘇世長為諫議大夫。
還有一次,蘇世長在披香殿陪同李淵喝酒時,發現殿堂修建的奢侈堂皇,蘇世長就勸諫說:“這殿堂如此富麗堂皇,一定是隋煬帝建造的。”
李淵生氣地說:“你實在是狡詐,明明知道這殿堂是我造的,為什麼反而說是隋煬帝呢?”
蘇世長回答說:“臣實在不知道,隻不過看到這裏如此奢華,實在不像受天之命的帝王愛民節用的行為。如果宮殿是陛下建造的,確實不應該。臣過去看過陛下的房屋,能夠遮風擋雨就足夠了。如今天下一統,陛下理應居安思危,不忘節約。”李淵聽後,覺得蘇世長的話也有幾分道理,就虛心接受了他的建議。
蘇世長是降將,地位比較特殊。在麵對李淵提問的時候,他既沒有表示出對李淵的過分尊重,也沒有表示出過分的謙卑。而是從容自若,淡定如水。正是因為蘇世長在這兩者之間掌握好了分寸,才得到了高祖的賞識。
正直的人是不卑不亢的人,他們有自己的原則,知道自己在堅持什麼,在做什麼,正因為這樣,他們才不會放棄。厚道的人懂得取舍,會堅持自己的原則,不會因為客觀環境、客觀因素的改變而改變。
中興漢朝的光武帝劉秀靠武力得到了天下,而治理國家時卻是依靠法令。雖說是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是約束皇親國戚,這些法令就體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了。
劉秀的大姐湖陽公主就是一個不遵法令的典型。她仗著自己是劉秀的姐姐,簡直為所欲為。不僅是她,就連她的奴才也是如此。
當時滿朝文武中有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叫董宣。在他的眼裏,法令是絕對高於特權的。
有一次,湖陽公主的奴才行凶殺人之後,就躲在府裏不出來。如果換了別的官員來主管這件事,這個家奴在府裏躲一陣,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但這次,他碰上的是董宣。依照法令,董宣是不能隨便去公主的府裏搜查的,於是他索性就為公主看起門來,守株待兔,等著那名奴才出來。
過了一陣,湖陽公主外出,這名奴才跟著公主出行。董宣聞聲後,馬上就趕了過來,攔住了湖陽公主的馬車。
湖陽公主當即大怒:“你好大的膽子,你也不看看我是誰,竟然敢攔我的馬車?”
董宣毫不畏懼,把手中佩劍拔了出來,對公主說:“你不應該縱容家奴行凶殺人,這觸犯了國家的法令!”不僅如此,董宣當即下令把那名奴才綁了起來,就地處決了。
湖陽公主氣得門也不出了,當即去向光武帝哭訴。光武帝聽完之後也非常生氣,就傳召董宣進宮,準備當著公主的麵責罵他一番,給公主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