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遼寧省信息社會發展報告
信息化研究
作者:於曉琳 金翀陽 路鳴
一、遼寧省信息社會發展概況
(一)現狀與趨勢
2015年,遼寧省信息社會指數(ISI)達0.4782,處於信息社會發展的轉型期,排名全國第8位;但ISI指數增速放緩,2015年增長率僅為2.3%,排名全國第25位,顯著低於往年水平,這與全國的總體形勢有關,也有隨發展水平的提高基數變大的原因。
(二)重點領域發展情況
1.信息經濟指數居全國第7位,經濟發展優勢凸顯。近年來,遼寧省信息經濟指數逐年上升,排名一直保持在全國第7位,2015年信息經濟指數達0.3899,處於由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過渡的轉型期,但增速趨緩,2015年增長率僅為2.1%,排名全國第18位。
經濟發展是遼寧省信息經濟指數穩步提高的重要力量,2008~2013年遼寧省人均GDP(名義)從35149元提高到61686元,排名從全國第9位上升至第7位。而信息經濟的其它三個次級指標人力資源、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式,遼寧省的優勢都不太明顯,近兩年處於全國第11~13位。
2.網絡社會指數居全國第9位,城鎮化是重要支撐。遼寧省網絡社會穩步前進,排名始終位於全國前10位,2015年網絡社會指數達到0.4875,處於網絡社會發展的轉型期,但2015年增長率稍低,全國第11位。
支付能力和社會發展是網絡社會指數的兩個次級指標。2015年,遼寧省支付能力指數排名全國第8位,寬帶和移動電話資費水平相對合理。社會發展指數排名全國第7位,其中人均預測壽命排名全國第8位;城鎮化水平排名全國第5位,是社會發展乃至網絡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而空氣質量處於全國中遊水平。
3.在線政府指數居全國第19位,轉型速度逐漸加快。2015年遼寧省在線政府指數達到0.5032,正處於政府管理模式的轉型期。在線政府指數來自中國軟件測評中心發布的“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的測評結果。遼寧省政府網站(www.ln.gov.cn)得分52.7,與先進省份差距很大,其中互動交流、運維保障和輿情引導能力均排在地方政府網站後10名。
4.數字生活指數居全國第8位,信息技術普及程度較高。遼寧省數字生活指數從2010年的0.2961迅速增加到2015年的0.5488,連續6年穩居全國第8位,正處於傳統生活方式向數字生活方式的轉型期,但發展速度趨緩,增速從2010年的28.8%、全國排名第10位下降到2015年的1.2%、排名第26位。近年來,信息產品的使用逐漸趨於飽和,因此普及率增速開始下降,導致數字生活發展趨緩,地區間差異縮小。
二、所轄地市信息社會發展概況
(一) 地市信息社會發展水平排名及其變化情況
從2015年遼寧省各市信息社會發展水平看,大連ISI指數是0.6311,首先邁入信息社會的發展期,是遼寧省信息社會發展的領頭羊;沈陽、盤錦和本溪緊隨其後,其ISI指數都超過了0.5,屬於信息社會發展第二梯隊;鞍山、撫順、遼陽、營口、錦州、丹東和阜新屬於第三梯隊,其ISI指數在0.4~0.5之間;葫蘆島、鐵嶺和朝陽ISI指數低於0.4,屬於第四梯隊。受空氣質量等指標影響,與上年評價結果相比,遼寧省大部分城市ISI指數在全國的排名均有所下降,其中鐵嶺、丹東和盤錦分別下降了31、18和15個位次。
(二) 地市信息社會發展水平的特征分析
1.發展水平呈現區域性差異。信息社會指數排名靠前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沈陽經濟區和沿海經濟帶,其中沈陽經濟區(沈陽、鞍山、撫順、本溪、營口、阜新、遼陽、鐵嶺)8市信息社會指數平均值為0.4672,沿海經濟帶(大連、丹東、營口、錦州、盤錦、葫蘆島)6市信息社會指數平均值為0.4688。而遼西北(阜新、鐵嶺、朝陽)3市信息社會指數平均值僅為0.3725,還存在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