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格魯吉亞
泛讀地帶
作者:範穎川
提起格魯吉亞,你可能會想到斯大林的故鄉,想到茅盾那篇《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或許,記憶中關於格魯吉亞的部分並不多。筆者近年來與這個素有“上帝後花園”之稱的美麗國度多有交往,頗感其“養在深閨人未識”,希望通過以下幾個片段揭開她的神秘麵紗。
等我卸任後,一定要在美國賣格魯吉亞紅酒,安享晚年。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
黑海醉人的暖風、高加索山國宜人的氣候、肥沃的土壤……格魯吉亞擁有適宜葡萄生長的一切得天獨厚的條件。在這片不到7萬平方公裏、稱不上廣袤無垠的土地上,葡萄種類卻超過500種,其中適宜釀酒的有30多種。據考證,陶缶釀造葡萄酒的工藝在這裏已有6000多年的悠久曆史,有學者據此提出格魯吉亞是葡萄酒發源地之一。這一切讓格魯吉亞人深以為豪。斯大林曾用格魯吉亞葡萄酒款待到訪的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後者讚不絕口,稱卸任後“要在美國賣格魯吉亞紅酒,安享晚年。”
在格魯吉亞,家家戶戶都有釀酒的習俗,當地人健康長壽與此不無關係。事實上,葡萄酒早已超越佐餐品的意義,融入了格魯吉亞的民族文化,成為格魯吉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當地的教堂裝飾中,處處可見葡萄藤的圖案。據說連格魯吉亞的文字也是從藤蘿的彎曲中汲取了靈感。置身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街頭,目光所及的不少樓房的陽台上布滿了青色的葡萄藤,折射出城市居民對它的喜愛。在這裏的一些飯店,藏酒地窖開放供遊客參觀,成為當地旅遊的一大特色。
近年來,格魯吉亞葡萄酒屢次在國際大賽中斬獲大獎。在2012年11月香港舉行的國際葡萄酒和烈酒比賽中,格魯吉亞葡萄酒獲得一個特別獎、兩個金獎、一個銀獎和13個銅獎。格魯吉亞葡萄酒外銷量也在逐年增長,除銷往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等鄰近國家外,中國已成為格魯吉亞葡萄酒富有潛力的新市場。
(從高加索)回來你就成為詩人了。
——俄國詩人萊蒙托夫
格魯吉亞以其依山傍海、美酒飄香和熱情好客吸引了眾多詩人和藝術家,更激發了他們的創作靈感。俄國大文豪普希金、萊蒙托夫、托爾斯泰,法國作家大仲馬,挪威作家哈姆森等都曾在這裏生活,對這個高加索山國有著特殊的情懷。詩人葉甫圖申科盛讚格魯吉亞是“俄羅斯繆斯的第二個搖籃”。詩人葉賽寧直言“格魯吉亞把我迷住了”。美國著名舞蹈家鄧肯曾多次到第比利斯旅遊,“有著美麗黑眼睛的當地人民、芳淳馥鬱的葡萄酒和層巒疊嶂的郊野”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帶給藝術家們獨特享受的還有第比利斯的天然溫泉。這裏被譽為溫泉之鄉,泉療、泥療、藥療聞名遐邇。相傳在五世紀的時候,格魯吉亞當時的國王瓦赫唐外出打獵時射中一隻山雞,但去尋找獵物的獵鷹卻一去不返,國王於是親自去找尋,最終在一個幽靜的地方找到了獵物和獵鷹,但它們都掉進了極熱的溫泉中。國王認為此地非同尋常,將其命名第比利斯(格語“溫熱”之意),隨後遷都至此,並建起多處溫泉浴池。法國作家大仲馬在回憶高加索之行時,稱第比利斯的溫泉給了他難以忘懷的愉悅。普希金在遊記中寫道:“有生以來,無論在俄羅斯還是在土耳其,我從未感受過任何像第比利斯這樣奢華的溫泉,……讓我感到如釋重負,這種感覺實在令人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