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第2課 沒有小角色,隻有小演員(1 / 3)

聰明人容易不務實

隻貪一時之功,圖一時之快,危險非常大,有時很可能導致全軍覆沒,前功盡棄。隻有具備了長遠眼光和全局觀念,有屈有伸,才可能奪取最後的勝利。

職場秀

有一次,TCL公司決定撤出某型號機器,所有的店麵都接到通知,並於規定日期內完成。某日,TCL一位高級經理在到店麵巡視時發現其中一家並未將那個型號的機器撤下架,詢問其原因,該店麵的負責人高某解釋道:“主要是我認為此種機器的機型還比較新穎,隻要給我一周的時間,我一定能將其以合理的價格售出。”此事的結果也正如高某所承諾的那樣,機器在很短的時間內即以較高的價格售出,但高某並未受到嘉獎,反而挨了上頭一通批評。

對於這件事,那名高級經理在接受采訪時如是說:“雖然說這名負責人成功售出了該機器,但我依然不太讚成他的做法。因為對於公司的決定,有時員工並不能了解全部情況,因此我們需要的是員工能尊重、執行公司的決定。即便是站在為公司利益的角度,也不鼓勵這種行為。有好的建議、想法可以向公司反映,但不能不執行我們做出的決定。”

那個挨批評的高某便是典型的自作聰明、不懂服從的人。他的言行無異於宣告他比上司更具判斷力,而且他使用的判斷標準其實就是他自己的標準,而非上司的。這樣的人又怎能叫上司放心呢?

當然,上層的決策也有發生錯誤的時候,但是,作為一名下屬,你還是應該遵從執行。你既不能事先加以肯定或指責,也不要事後抱怨或輕視他的決定,或者尋找各種借口來推托,因為上級做決定前是經過了周密的考慮和計劃的。更何況,作為一個普通的員工,你很難斷定決策是對的還是錯的,因為很多東西在沒有最終答案之前無法確定。身為員工,你的第一任務便是堅決服從,馬上執行。

執行力法則

1.德國人的務實

有一個中國人在德國問路:“先生,這個地方怎麼走?大概什麼時候能到?”德國人根本不理他,他就覺得這個人很傲慢。而當自己往前走了二三十米時,德國人突然追上來說:“你到那兒大概要12分鍾。”這個中國人就問:“那你剛才為什麼不告訴我?”德國人說:“因為我要看看你走路的速度才能決定你到的時間。”德國人的務實作風不僅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更體現在其工作的整個過程。他們都致力於自己的本職工作,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地做事。

2.求真務實

對員工來說,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具有求真務實的精神。英特爾中國軟件實驗室總經理王文漢先生說,在英特爾公司裏,員工個人的發展就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努力。有的碩士生可能不夠務實,那麼他的工資待遇就會降下來,而一些本科生經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那麼他就會很快得到晉升。

完成一項任務,做好一項工作,還是成就一項事業,都必須要在實際工作中形成行大於言的務實作風,不尚空談,不崇清議,不好高騖遠,認認真真做工作,踏踏實實求實效。

隻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拿破侖曾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話不知激勵了多少人奮發向上而成功。職場中很多人沉迷於“將軍夢”而迷失自己,不懂得做好一個士兵。

許三多的成功是對傳統成功學的信守,也是對現代“快速成功學”的挑戰與批判。我們無須再去回味遠去的成功人士的奮鬥曆程,隻從“許三多”的扮演者王寶強的成長過程即可窺見一斑。

職場秀

王寶強出生於河北南河縣大會塔村,是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孩子。他有著孩子應有的天真和夢想,8歲時因觀看李連傑主演的《少林寺》,誤以為在少林寺可以拍電影,便死纏著母親送他去少林寺學武術。

少林寺的日子是清苦的,但小寶強都能夠忍受,他每天刻苦練武,夢想著有一天能夠和李連傑在一起演電影。3年過去了,小寶強才終於知道在少林寺練武不一定能夠演電影。就在大家都認為他已經放棄了這個“不現實”的夢時,14歲的寶強離開了少林寺,獨自來到北京打拚。

初到北京的王寶強繼續找尋演電影的機會,在北京電影製片廠的門口守著,一見到有導演經過,便給人家“翻跟頭”。剛開始隻能做群眾演員,輾轉於一個又一個劇組充當替身、群眾演員,掙得一天幾十塊錢或兩盒盒飯,抑或在一個又一個工地找活兒幹。

《盲井》給他帶來了重大轉折。王寶強說:“當時大家去試鏡,輪到我說話,麵對鏡頭吞吞吐吐,自己都覺得沒戲,可沒想到人家就要那種狀態!”沒想到真的就定他當男主角,聽到消息時,他人還在工地上,喜從天降。一部《盲井》,讓16歲的王寶強一舉奪得金馬獎最佳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