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附錄 藍血員工優秀職業素質測評與培養方案 (3)(1 / 3)

科學決策法流程圖如下:

ABC法則

ABC法則是一個讓工作條理化的重要工具。一天隻有24小時,一天的工作時間隻有8小時,你如何提高這短短8小時的工作效率?其實很簡單,你隻需要不斷問自己:“現在什麼是最緊要的?”效率學家博恩·崔西認為:一件工作的完成,必有其順序,而工作的順序常能左右時間的價值及效率。一般人都忽略了工作順序,以致導致失敗或蒙受損失。由此可見,確定工作的優先順序,不再是個可有可無的工作。一次就判斷清楚,工作起來就會輕鬆愉快,就不會手忙腳亂,變來變去,這就是決定優先順序的最大價值。從現在起,你得學會按照你的工作的重要性和緊急性計劃你的一天。

1.把你的工作按照以下標準分成三種類型

(1)A型:今天必須做——重要並且緊急的任務。

(2)B型:今天應該做——重要或緊急,但不是既重要又緊急的任務。

(3)C型:今天可以做——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日常任務。

2.平衡日常工作任務

平衡日常工作任務

3.考慮一項任務的優先程度

考慮任務的優先程度

事實上,世事變幻無窮,沒有任何事是處在一成不變的環境中的。同樣,你的工作順序也總是不斷變化的,正如我們周圍的環境也是不斷變化一樣。往往一則新的信息就可能將一項任務的重要性或緊急性完全改變。如果明天召開的會議要推遲兩天舉行,那麼它就不再是A型的任務。一旦得知任何影響你工作優先順序的新信息,你就應該重新評估工作的優先順序。

PDCA循環法

PDCA循環法是在西方十分流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科學管理程序。這四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修正再執行(Action)。PDCA是一個科學的程序運作,在西方最早是由美國質量專家戴明博士倡導的。他是針對質量管理所提出的一個科學的程序運作。發達國家質量管理的實踐證明:PDCA循環法是一個行之有效的科學管理程序。PDCA循環法不僅是一種高效的質量管理方法,而且對於我們提高個人目的性和工作效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戴明博士把質量管理全過程分為四個依序銜接的工作階段,即計劃階段、執行階段、檢查階段和修正再執行階段。這四個階段是一個首尾相接的循環過程。

在工作程序Plan→Do→Check→Action的過程中:

Plan即製訂計劃,製定計劃目標,製定計劃做法;

Do即執行實施並加以控製;

Check即確認或評估執行狀況與目標之差距;

Action即執行結果與目標值之差距探討,並采取修正措施。

我們把工作的全過程分為四個依序銜接的工作階段:計劃階段,執行階段,檢查階段,修正再執行階段,這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如何更科學地去操作,就有學問了。其實,這並不是一門高深的學問,隻要我們能解決一個“細”字,將這四個階段又細分為八個便於操作的步驟,當你運用起“PDCA”循環法時就能夠得心應手了。

PDCA循環工作步驟表

階段 步驟

計劃

階段

(P) ①設定目標

②搜索與目標相關的信息

③找出最佳方案

④製定計劃工作表

執行

階段

(D) ⑤按計劃工作表執行工作

檢查

階段

(C) ⑥檢查執行情況

修正再執行

階段

(A) ⑦對檢查結果作出修正

⑧修正後再執行

例如有一天,經理分配給你一項任務:讓你對某區冷飲市場進行一項市場調查,並擬一份市場調研報告。這本是讓你大展身手的機會,但你卻苦於不知從何入手而毫無頭緒。為什麼要進行調查?怎樣進行市場調查?遇到問題怎樣解決?調研報告怎樣寫?……各種各樣的問題直砸得你眼冒金星、頭腦發脹。但你若運用“PDCA”循環法,則思路會變得非常清晰。

下麵我們提供一種X區冷飲市場調查的實施方案:

1.Plan:製訂一份周全的計劃。

本階段你要明確六個問題。這六個問題簡稱為5W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