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禮儀文書(5)(2 / 3)

公元××××年××月××日,不德夫××特以時饈果品致祭於亡妻××之靈前曰:嗚呼我妻,一生艱辛。晝耕夜紡,苦度長春。伺奉翁姑,謙讓溫恭。夫妻恩愛,相敬如賓。撫養子女,誨訓成人。操持家務,萬事殷勤,寬厚仁慈,閭裏稱頌。雍熙和睦,全家欽敬。如斯賢惠,應壽百旬。門衰運厄,挽留無津,積勞成疾,一病歸陰。生死訣別,百呼不聞。同林孤苦,淚沾我巾。靈前吊祭,義盡情分。奠酒一杯,忱表愛恩。九泉有知,來享醴牲。嗚呼哀哉!尚饗!

2.現代祭文

現代祭文感情色彩濃厚,偏重於對逝者的追悼哀痛。當然也應追記其生平事跡,稱頌逝者,故以抒情為主,如泣如訴,哀婉動人。

例文1:祭嶽母文

尊嶽母××老孺人,生於××××年××月××日,沉屙臥榻,不幸於××××年××月××日瞑目長逝,享年八十五歲。愚婿悲痛萬分,特致短文,泣奠於嶽母大人靈前:

思我嶽母,幼遭失恃,童年孤苦,早適寒門,中拆雁伴,曆盡艱辛。勇承夫誌,重任一身,常年披星戴月,終歲沐浴櫛風,撫育子女,耕耘稼穡,嘔心瀝血,勞瘁骨筋,如今家業興旺,子孫盈門,賢惠仁慈,桑梓敬頌。年方七旬,理應樂享天倫,然仍為兒孫籌劃操心,以苦為甘,以勞為榮,勤勞美德,遐邇聞名。今則嶽母與世長辭,為婿無比悲痛。聊具斯文,敬表微忱。婿兒繼承遺誌,艱苦創業,勤勞致富。安息吧,嶽母!

公元××××年××月××日

這篇新式祭文,吸收了舊式祭文的長處,又刪除了一些繁文縟節,內容雖然簡單,卻也抒發了悲痛傷感之情。

例文2:祭父親

三年前的今天,尊敬的父親離我們而去,當時我們心如刀絞,痛斷肝腸,欲哭無淚,真想不到您剛過六十就離我們而去,還來不及享受我們對您的孝順,真恨病魔的無情、上蒼的不公。直至今日,每當我們想起您,您的音容笑貌就浮現在我們眼前。您和藹可親,又通情達理,從來都沒有粗暴地幹涉過我們的正當要求。您既是慈父,又是嚴師,您為我們兄妹幾個的成長耗費了巨大心血。可以說,沒有您的教誨和哺育,就沒有我們的今天。

如今,我們兄妹幾個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有所建樹,這與您是分不開的。您的養育之恩我們永遠銘記在心。

可敬的父親,安息吧!

您的兒女敬挽

××××年××月××日

例文3:祭英烈

當我們迎著晨曦背著書包上學的時候,當我們坐在安靜的教室裏聽老師講課的時候,當我們結束一天的學習進入香甜的夢鄉的時候,我們怎能忘記你們啊,祖國的衛士。是你們用自己的青春熱血維護和捍衛了這溫馨的一切,把幸福留給別人,自己甘願化為一捧黃土,這是怎樣的情操和偉大!共和國不會忘記你們,下一代不會忘記你們,你們的英名將流芳千古,被後人所敬仰!我們要繼承你們的遺誌,完成你們未竟的遺願,讓祖國更加富強美麗!

英烈們安息吧!

××××年××月××日

3.公祭祭文

例文1:2006年清明公祭黃帝陵祭文

公元2006年4月5日,歲在丙戌,節屆清明。值此萬物複榮之時,炎黃子孫彙聚橋山之麓,高奏鍾鼓雅樂,敬奉鮮花素果,公祭我人文初祖軒轅黃帝之陵曰:

橋山蒼蒼,沮水泱泱,始祖肇啟五千年文明曙光。緯天經地,日明月朗,華夏十三億兒女源遠流長。務農桑,築城室,初定家邦;創文字,造舟車,走出洪荒;定算數,問醫藥,教化萬民;設官製,舉賢能,義服天下。巍巍先祖功德,綿綿萬世流芳。

鬥轉星移,國運恒昌。繼往開來,十一五再鑄輝煌。以人為本,九州共建和諧社會;以儉養德,節用山川江海之享;以工哺農,城鄉攜手齊奔小康。天人合一,修複生態;堅定改革,鼎新圖強;自主創新,引領未來。港澳既歸,台澎難分,兩岸同胞翹首盼國統;同心協力,和平崛起,全球華人指日望龍騰!

告慰先祖,永賜吉祥。祭禮告成,伏惟尚饗!

例文2:2004提祭炎帝陵文

公元2004年10月吉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長周伯華謹代表全省各族同胞,敬具香楮清酌時饈之儀,致祭於中華始祖炎帝神農氏之陵前曰:

伏惟炎帝,位列三皇,中華始祖,以火德王。造為末耜,教民農桑,日中為市,交易始倡,治麻為布,乃服衣裳,琢桐為琴,得調宮商,埏埴為器,陶冶有方,弧矢之利,征彼洪荒,親嚐百草,救死扶傷,罹毒殞躬,安瘞茶鄉,曆代奉祀,俎豆馨香。今逢盛世,改革開放,百業振興,國強民旺。統一大業,人心所向,港澳歸宗,山河氣壯,和平發展,勢不可擋。我以菲才,主政是邦,盡職盡責,汲汲遑遑,偕我同胞,齊奔小康,求真務實,遵憲循章,與時俱進,振我湖湘。緬懷祖德,無上榮光,瞻之在上,臨之在旁,佑我蒸民,福祉綿長,祖聖有靈,來品來嚐。尚饗!

例文3.1988年祭倉聖文

維公元一九八八年四月二十日,歲次戊辰,節屆穀雨,日暖風熏,霞光蔚蘊。中國共產黨白水縣委員會、白水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白水縣人民政府、政協白水縣委員會、白水縣紀律檢查委員會暨各界代表,敬備鮮花素果,致祭於倉聖之陵前。文曰:

盤古開天,人類繁衍,洪荒世界,愚昧無邊。惟我倉頡,四目星耀,懷才抱器,任職史官。欲革結繩之陋,開啟文明大關,思造記事之法,發掘進步光源。遂自辭官謝職,四海訪賢。曆盡劫波,廣大識見,返歸故裏,獨裏深川,仰觀天象,俯察地法,攝鳥獸蹄遠之印跡,取萬物影像之特點,依類象形,始有文字生焉。石破天驚,文明之光照耀人寰;雨粟龍藏,物亦表其靈異之奇觀。由是二帝三王之道,周公孔孟之言,以及百家子史,炳炳娘娘,惠照簡編。繩愆糾謬,正風揚帆,人類文明,華夏率先。怎奈封建後期,閉國鎖關,文明受阻,聖靈蒙難,創造精神,無由弘展。辛亥雷霆,旋為戰亂,及至大陸解放,始複光天。既而政策失誤,國人扼腕,終釀“文革”苦酒,浩劫十年。文明之邦,文明豈能喪焉?時有偉人複出,頓使雲開霧散,文明重光,睡獅睜眼。我等有幸,沐浴清化,欣逢盛世,萬民騰歡。憶昔撫今,方信我泱泱中華食德衣仁之久遠,求本索源,更仰拜文化始祖之典範。某等不才,忝領一縣,毋期安常,時更觀念,為振興名區,夙夜孜孜,運籌再三,並全縣父老鄉親,開拓經濟文化,出力流汗。雖獲寸功,不敢苟安。看目標之大。知來路修遠。是以殫誠肅誌,瞻對聖靈,所冀聖德啟我,上下一心,再造新景,重塑山河。倘能如願,敢以白水之繁榮昌盛,告慰我文化始祖倉頡之聖靈。鑒此微忱,尚其來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