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重回明國(1 / 3)

第十節

成化三十四年三月十九日(西元1701年)焦山碼頭

張徹深吸了一口氣,他走到那男孩的身邊。習慣的用食指蹭了蹭鼻子,那男孩此刻倒在甲板上酣睡著。張徹笑了笑,這裏剛剛打仗打的那麼激烈。這家夥居然還能睡得著。他走到欄杆邊,把身體靠在一側,順著欄杆坐到甲板上,靜靜地端詳起男孩來。

那孩子的臉十分消瘦,膚色因為缺乏營養而顯得蠟黃。他還留著清人的小辮子,看起來和大路上的北方難民小孩沒什麼區別。但是張徹總覺得這家夥身上有股熟悉的感覺,張徹覺得自己小的時候也和他差不多的模樣,矮個子,極度瘦弱,總會有同齡人來欺負自己。自己又不喜歡讀書,也討不到父親的歡喜。隻能默默的把苦吃在心裏,然後拚命的習武,期望能引起父親的注意。自打自己第一次看到這個男孩時,張徹就覺得他和自己小時候很像。

如果父親能同意,那就把他收養了吧。張徹心裏這般想著。

男孩脖子上圍著一條極不合身的圍巾,朱紅色的布料上沾滿了泥土和暗紅色的血跡,看起來不像是給小孩圍的。而是大人用的。張徹打算取下他的圍巾,把自己脖子上的軍用白圍巾給男孩帶上。

正在此時,陳偉氣喘籲籲的跑到張徹身邊,說道:

“千戶,到了!”

張徹聽說船靠岸了,他便起身朝船頭走去。下午的烈陽正盛,寶船緩慢的移動巨大的船身,一點點靠近碼頭。張徹站在船頭觀望,很快他的表情就黯淡下來。此時,張邑和其他的千戶們聚在碼頭上等著自己。而現在已經過了午時,也就是說,自己遲到了。

張徹明白父親的脾氣,自己肯定難逃一死。有時候會因為他們是父子關係,張邑對待千戶們的態度,唯獨對他最凶狠。張徹很不明白,他為了顧及父親的名譽,始終如履薄冰。防止別人說他的千戶位置是父親托關係給的,為此,張徹吃的苦不知比其他千戶們多多少。最累的活是自己幹,最少的功才能歸自己。隻因為是為了父親的名聲。盡管如此,張徹年紀輕輕,十九歲當上千戶長,還是有不少人在背後嚼舌根。但為了這個千戶長的位置,張徹付出了多少超乎常人的艱辛,隻有他自己知道。有時候,張徹心裏多希望張邑不是自己的父親,雖然自己很崇拜他,但是正因為父親的官職,自己在軍營裏才會遭同僚這麼多的不待見。

船在緩緩靠岸,張徹呆立在船頭,他表情木訥,沒有恐懼,沒有僥幸。張徹覺得自己死之前能救這麼多難民,已經很值了。他打算等船到岸,把難民和手下們托付好,就當著父親的麵自刎。自己寧打算體體麵麵的死,也不要背上一個違背軍法被斬首的名聲。

張徹下定了注意:船到岸了,他首先吩咐神龍營的士兵先下船,沿著木棧道兩邊站好,然後讓難民在神龍營的疏導下離開碼頭,前往撫慰司進行安置。接著讓火器營的士兵最後離船,把帶回來的軍備物資重新交還給防線軍械庫。等到難民疏散完,士兵暫先交付給陳偉,自己馬上當著父親的麵自刎。

突然,陳偉想到了那個男孩。對呀!那個男孩還要托付給父親,自己不能一句不說就死了。正在張徹這樣想著的時候,張邑領著一行千戶上了船來。

寶船上的士兵看到指揮使登船,紛紛單膝跪地。堆積在甲板上的難民看到有大人物過來,也紛紛隨著士兵下跪。張邑自身獨特的威嚴氣場壓倒了整船人,一時間,船上的推搡哭鬧聲沒有了,鴉雀無聲。

張徹看到父親親自上船,這出乎了他的預料。他也隨士兵們單膝跪地,拜在張邑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