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鐵錢的確是施人吉提出的,也是他大力倡導,力排眾議要去做的。但是作為手下,你這麼說就實在是有些失言了。如果這話傳了出去,之後新幣體係崩了,百姓都把責任歸到了施人吉身上,那他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良好形象豈不是要土崩瓦解。
如果身為最高統治者輕易去擔責,失去底層的民心,那政府的威信還要不要啦?以他為主的黑山軍也會因此信譽掃地,統治便會動搖。
這是為吏之道嗎?心中怎麼沒點數呢。不是應該責任都歸於手下,榮譽全歸於將軍的嘛,至少應該保持最高統治者的威望不被動搖啊,如此才會有公信力。
一旦政策失敗,可以把責任都推到手下的謀士身上,將軍是被手下給蒙蔽了,隻要處罰了這些蒙蔽聖聽的奸邪之人,那就還是黑山群眾最聖明、最親民的將軍。這樣,黑山軍的威望雖然還是會損失一些,但大部分還是能挽回回來的,不至於整個崩潰。
“將軍,這人才緊缺啊,好不容易才培養出這麼一人,你這……”
“那就罰俸留用,通報批評。”施人吉也知道這時代識字的人是個寶,黑山上尤甚,不得不讓步。
眼不見為淨,施人吉默默離開了。回去之後,對著手下們重申了敏感時期,要注意對外的措辭的問題,這新幣政策,乃是由黑山軍司庫領頭推行的。
……
“怎麼樣,回收了多少?”黑山軍司庫的總計官繁仲深與手下小計官們點著蠟燭忙到了深夜。特別是施人吉下午的那番話,讓他心中壓力山大,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伴君如伴虎。
“黑山司庫領頭推行的黑山軍暫行貨幣政策,這是做了一但有事就要把司庫的官吏們拿出來開刀,以此來消解民憤的打算。
那時作為如今黑山司庫的最高官,自己撤職查辦那都是輕的,如果民憤太大,殺頭泄憤都是有可能的。”繁仲深心中深深地憂慮,既算是為了自己,他也要把這件事做好。
當然了,如果新幣政策僥幸成功了,那麼在將軍領導下的司庫,功勞也是巨大的,各種獎賞是跑不了的。
總結一下,就是成功了,司庫很好地執行了將軍的意見,將軍最聖明;失敗了,將軍處置了禍亂黑山的奸逆小人,還是將軍聖明,反正統治者威望不能失去。
“大人,統計出來了”小計官忙了半宿,終於有了成績,“今日共發了五百人的工錢,庫中總共發行鐵錢總計值為‘十萬三千餘錢’。今日糧店總計共回收了‘九萬四千餘錢’,其它如布衣等各鋪共計回收‘六千餘錢’。”
“也就是說,忙活了一天,隻散出去三千餘錢,大多數人還是把鐵錢換了糧食。那我們這些天又是鑄錢、又是奔走的,都是白忙活了?”繁仲深也有些火大,這樣下去,恐怕會給將軍留下一個辦事不利的印象。
“諸位,可有什麼辦法,咱們商議商議,將軍今日重申了此事由我們司庫衙門領頭去做,這既是榮耀也是責任啊。大功和大過,大家自己選吧?”繁仲深對著下首的手下們開誠布公說道。
沉沒了許久之後,終於有人出列發言:
“大人,小人有個不成熟的建議。”
“但講無妨。”
“既然百姓們還是習慣以新幣兌換糧食,導致庫中新幣流不出去,不如明日開始,我們逐步限糧。明天糧店就僅提供價值八萬錢的糧食,那麼另外兩萬餘錢不就留在民間了嘛。”那人洋洋得意說道。
注:①以鐵鑄錢古代還是有的:
鐵質賤甚,從古無鑄錢。起於唐藩鎮魏博諸地,銅貨不通,始冶為之,蓋斯須之計也。皇家盛時,則冶銀為豆,雜伯衰時,則鑄鐵為錢,並誌博物者感慨。《天工開物·冶鑄》
自漢至民國初的兩千餘年中,中國鑄行鐵錢的時間斷斷續續大約有五、六百年左右。漢代產生鐵錢的直接原因是私鑄謀利;而宋代則表現為銅鑄幣無法滿足商品市場對貨幣的需求量;清朝則是因為太平天國革命爆發,滇銅北運受阻,政府發生財政危機,籌措軍費困難。(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