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要抓住他人的錯誤或缺點不放,要學會給別人台階下,得饒人處且饒人,這樣不僅會減少矛盾,也會提升自己的善良品質,進而會形成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這種與人為善、悲憫眾生的品德,正是人類生存所需要的美德。誰沒有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呢?從根本上說,誰又有資格裝出主人的樣子來審判和懲罰他人呢?誰沒有偶爾疏忽或急中出錯,需要別人寬恕的時候呢?如果你拘泥於這種低層次的偏執,則不僅會使他人尷尬難堪,悲從中生,也會讓自己無端生仇,從天上降下個大災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向善大於任何對錯是非和人間法律。記住,不為難人,得饒人處且饒人,不僅對一般人,也包括那些與我們結有仇怨,甚至是懷有深仇大恨的人。
別人可能恨你,但別人恨你不管用,除非你也恨他們,而這樣你便毀滅了你自己。這個世界需要包容,當然有時需要包容的對象是仇深似海的仇家,這當然有很大的難度,但是隻要你勇敢地戰勝自我,還是可以實現的。包容他人,也是善待自己的一種方式。
用寬容化解仇恨
能寬恕別人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能將別人的錯誤忘得一幹二淨,那就更好。
--勃朗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支英軍與德軍在森林中相遇,激戰一夜後,有兩名英國士兵與部隊失去了聯係,這兩名士兵來自於同一個小鎮。
兩名英國士兵在森林中艱難跋涉,他們互相鼓勵、相互安慰。十多天過去了,仍未與部隊聯係上。這一天,他們打死了一隻鹿,依靠鹿肉又艱難度過了幾天。可是整個森林除了一隻鹿之外,他們再也沒看到過其他任何動物。他們僅剩下的一點鹿肉,背在年輕戰士的身上。這一天,他們在森林中又一次與敵人相遇,經過再一次激戰,他們巧妙地避開了敵人。就在自以為已經安全時,隻聽一聲槍響,走在前麵的年輕戰士中了一槍--幸虧傷在肩膀上!後麵的士兵惶恐地跑了過來,他害怕得語無倫次,抱著戰友的身體淚流不止,並趕快把自己的襯衣撕下包紮戰友的傷口。
晚上,未受傷的士兵一直念叨著母親的名字,兩眼直勾勾的。他們都以為他們熬不過這一關了,盡管饑餓難忍,可他們誰也沒有動身邊的鹿肉。天知道他們是怎麼過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隊救了他們。
事隔多年,那位受傷的戰士傑克說:"我知道誰開的那一槍,他就是我的戰友。當時在他抱住我時,我碰到他發熱的槍管。我怎麼也不明白,他為什麼對我開槍?但當晚我就寬恕了他。我知道他想獨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為了他的母親而活下來。接下來這麼多年,我裝作根本不知道此事,也從不提及。戰爭太殘酷了,他母親還是沒有等到他回來。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來,請求我原諒他,我沒讓他說下去。我們又做了幾十年的朋友,我寬容了他。"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以恨對恨,恨永遠存在;以愛對恨,恨自然就會消失。"麵對別人的傷害,我們要以德報怨,時刻提醒自己,讓傷害到自己這裏為止。
小男孩哈根有一條非常可愛的狗,不幸的是,有一天下午他的狗被鄰居家的狗咬死了。小男孩簡直氣瘋了,發誓要打死凶手,為他的寶貝狗報仇。
哈根的父親很理解兒子的情緒,他知道憑語言無法說服兒子,於是他把哈根領到了鄰居家的院子後麵。
"那條狗在這兒,"父親對哈根說道,"如果你還想幹掉它,這是最容易的辦法。"父親遞給哈根一把短筒獵槍。哈根疑慮地瞥了父親一眼。他點了點頭。
父親拿起獵槍,舉上肩,黑色槍筒向下瞄準。鄰居家的大黑狗用一雙棕色眼睛看著他,高興地喘著粗氣,張開長著獠牙的嘴,吐出粉紅的舌頭。就在哈根要扣動扳機的一刹那,千頭萬緒閃過腦海。父親靜靜地站在一旁,可他的心情卻無法平靜。湧上心頭的是平時父親對他的教誨--我們對無助的生命的責任,做人要光明磊落,是非分明。他想起他打碎媽媽最心愛的花瓶後,她還是一如既往地愛他;他還聽到別的聲音--教區的牧師領著他們做禱告時,祈求上帝寬恕他們,如同他們寬恕別人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