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敗是成長的階梯,困境是人生的另一所大學。一個生前沒有經曆過困難的人,他的生命是不完整的。一個人的成長,就是一連串的磨難和考驗,迎接並克服磨難,你就會擁有足夠的力量和智慧。困境和磨難就好像是運動器械,可以鍛煉人,使人體格強健。青少年要成為未來社會的強者,就應當在生活中磨練自己堅韌的意誌,把不幸和困難當成自己人生最好的教材。
挫折是大自然的計劃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
--蘇軾
著名詩人摩根,在一篇名為《當大自然征召某人時》的詩中,表達了一個偉大的真理,即逆境與挫折實際上是對我們的祝福。
當大自然征召某人時,
刺激了這個人,
訓練了這個人。
當大自然想要塑造某個人
讓他扮演最高貴的角色;
它全心全意渴望
創造一個如此偉大及勇敢之人
讓全世界予以讚揚--
注意它的方法,注意它的方式。
它如何無情地磨煉
它所挑選的人物;
它如何地打擊及傷害他
以嚴重的打擊將他改變成
隻有大自然能夠了解的形狀--
同時,他受委屈的心在哭泣,
他舉起懇求的雙手。
它會妥協,但永不讓步,
它接受他的好處……
它如何利用它所選定之人
結合他的每一目標,
以試驗他的才能--
大自然知道它自己是怎麼一回事。
當大自然想要造就某人,
推動一個人,
喚醒這個人;
當大自然想要命令一個人
執行將來的意願;
它以所有的技巧加以嚐試
以全副心力渴望
完整而偉大地將他創造出來……
我們深信,挫折是大自然的計劃,大自然就是通過這種方法,來考驗人類,促使他們在磨難中不斷成長。大自然偏愛那些努力奮鬥的孩子,把高尚的品格、矚目的成就和優越的地位作為他們戰勝挫折的回報。
困境是人生的另一所大學。我們常常羨慕那些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他們的老爸不是某某某,就是認識某某某;他們有錢有勢,連上學都坐寶馬車。
這些當然值得人們稱羨,其實你自己也有令人羨慕的地方,如果你能把生活中困境和挫折當成一個磨煉自身意誌和成長自我的機會。
從前有一對夫妻,結婚多年一直沒有孩子。或許是他們的誠心感動了老天,婚後的第十年,太太竟意外懷孕,生了個兒子。
夫妻倆整日開心得合不攏嘴,把孩子取名叫阿龍,希望他將來功成名就,成為人中之龍。
小阿龍長得白白胖胖,一副討人喜歡的模樣,更是父母眼中的寶貝,爸媽把他無微不至地捧在手心裏,舍不得讓他遭受到任何一點碰撞。
"孩子,走路時記得要看著腳下,當心別跌倒了。尤其是在瓷磚地板上走路,那上麵又濕又滑,特別容易滑倒。還有,走山路時也要看腳下,一不小心踩滑了,說不定你會從山頂上摔下去的。"父母預想了各種狀況,總是對著阿龍諄諄教誨,不希望孩子發生意外。
這對慈祥的父母在阿龍25歲那年先後去世了。言猶在耳,阿龍沒有忘記父母親千交代、萬叮嚀的囑咐,時時刻刻都遵循著父母的指示:當他在街上走路,在山上踏青,在春天的草原裏漫遊,在神秘的森林裏躊躇時,他都小心翼翼地注意不讓自己被任何東西絆倒。
從小到大,他幾乎從來沒有跌倒過,也從來沒有扭傷過,更沒有碰傷過頭,就連踏到水坑的機會也沒有。
隻是,這樣的步步小心並沒有使他步步高升,他一直專注於自己的腳下,無論是藍色的天空、明亮的彩霞,或是閃爍的星星、城市的燈火、人們的笑容,對他而言都隻是驚鴻一瞥的影像,他從來不曾凝神留心地細看過。
終其一生,阿龍並沒有功成名就,成為人中之龍;他最大的成就,充其量隻是從未摔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