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7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了,他還有一個兩歲大的妹妹,母親為了這個家整日操勞,但是賺的錢難以讓這個家的每個人都能填飽肚子。看著母親日漸憔悴的樣子,傑克決定幫媽媽賺錢養家,因為他已經長大了,應該為這個家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了。
一天,他幫助一位先生找到了丟失的筆記本,那位先生為了答謝他,給了他1美元。
傑克用這1美元買了3把鞋刷和1盒鞋油,還自己動手做了個木頭箱子。帶著這些工具,他來到了街上,每當他看見路人的皮鞋上全是灰塵的時候,就對他們說:"先生,我想您的鞋需要擦油了,讓我來為您效勞吧!"
他對所有的人都是那樣有禮貌,語氣是那麼真誠,以至於每一個聽他說話的人都願意讓這樣一個懂禮貌的孩子為自己的鞋擦油。他們實在不願意讓一個可憐的孩子感到失望,他們知道這個孩子肯定是一個懂事的孩子,麵對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忍心拒絕他呢!
就這樣,第一天他就帶回家50美分,他用這些錢買了一些食品。他知道,從此以後每個人都不需要再挨餓了,母親也不用像以前那樣操勞了,這是他能辦到的。
當母親看到他背著擦鞋箱,帶回來食品的時候,她流下了高興的淚水,"你真的長大了,傑克。我不能賺足夠的錢讓你們過得更好,但是我現在相信我們將來可以過得更好。"媽媽說。
就這樣,傑克白天工作,晚上去學校上課。他賺的錢不僅為自己交了學費,還足夠維持母親和小妹妹的生活了。他知道,"工作不分貴賤,隻要是靠自己的勞動賺來的錢就是光榮的"。
靠別人的施舍或者資助而生活的人,無法贏得別人的尊重,而他本人也體會不到勞動的價值和快樂。一個人隻有自食其力才能夠為自己贏得尊嚴,因此,青少年要擺脫依賴他人的想法,嚐試著用自己的雙手來養活自己。
學會自己拿主意
我們的忠告是每個人都應該堅持他為自己開辟的道路,不被權威所嚇倒,不受別人的觀點所牽製,也不被時尚所迷惑。
--歌德
青少年要培養獨立自主的的人格,就要學會遇事自己拿主意,而不是處處依賴父母,讓他們替自己出主意,做主張。
"老師讓我去報名參加那個拚寫競賽。"10歲的王燕一回到家就告訴父母。
"太好了,你已經去報名了嗎?"
"還沒有呢。""為什麼?寶貝。"父母關心地問。
"我有點害怕,台下可能會有許多人看著。"王燕很激動,她在家一向是個聽父母話的孩子,在學校平時也不愛多說話,但是學習成績很好。
"我想你還是先報個名吧,你可以很好的鍛煉自己。不過這事兒你還是得自己決定。"
父母離開了王燕的屋子。過了兩天之後,學校老師打來電話,讓王燕的父母說服王燕去報名參加拚寫競賽。
王燕回到家後,父母又跟她談了話,父母對她說:"首先,我們並不是強迫你一定報名,這件事還是你來做決定,但是我們可以談談關於參加競賽的利弊。參加競賽可以鍛煉自己的意誌,鍛煉自己的智力,還能增強自己的信心。比賽贏了更好,沒有得名次,也是無關緊要的,我們不在乎。因為你在我們心目中是很有能力的孩子,這點並不需要用競賽的名次來證明。"
父母又對她說:"老師打電話來說,他也很相信你的能力。我們對你的比賽結果都並不太關心,關心的隻是你是不是想用這一機會去鍛煉自己。"
有這樣開明的父母鼓勵和支持,最後王燕還是去報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