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有一個瘦骨嶙峋的饑民走過來,隻見他滿頭亂蓬蓬的頭發,衣衫襤褸,將一雙破爛不堪的鞋子用草繩綁在腳上,他一邊用破舊的衣袖遮住麵孔,一邊搖搖晃晃地邁著步子,由於幾天沒吃東西了,他已經支撐不住自己的身體,走起路來有些東倒西歪了。
黔傲看見這個饑民的模樣,便特意拿了兩個窩窩頭,還盛了一碗湯,對著這個饑民大聲吆喝著:"喂,過來吃!"饑民像沒聽見似的,沒有理他。黔傲又叫道:"嗟,聽到沒有?給你吃的!"隻見那饑民突然精神振作起來,瞪大雙眼看著黔傲說:"收起你的東西吧,我寧願餓死也不願吃這樣的嗟來之食!"
黔傲萬萬沒料到,餓得這樣搖搖晃晃的饑民竟還保持著自己的人格尊嚴,黔傲滿麵羞慚,一時說不出話來。
這個故事描寫了一個寧可餓死也不肯接受嗟來之食的有骨氣的窮人。古往今來,有許多自尊自強的人。"廉者不食嗟來之食",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李白高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朱自清寧可餓死不吃美國救濟糧……他們都不因一時的困窘就忘了自己尊嚴的人。
尊嚴是一個人做人的根本。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都應當挺起做人的脊梁,下麵故事中的小男孩就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一個下著小雨的中午,車廂裏的乘客稀稀拉拉的。在橋頭站,上來一對殘疾的父子。中年男子是個盲人,而他不到10歲的兒子呢,則隻剩下一隻眼睛略微能看到東西。父親在小男孩的牽引下,一步一步地摸索著走到車廂中央。當車子繼續緩緩往前開時,小男孩開口了:"各位先生女士,你們好,我的名字叫林平,下麵我唱幾首歌給大家聽。"
接著,小男孩邊彈電子琴邊唱起來,電子琴音樂很一般,但孩子的歌聲卻有天然童音的甜美。
正如人們所預料的那樣,唱完了幾首歌曲之後,男孩走到車廂一頭,開始"行乞"。但他手裏既沒有托著盤,也沒直接把手伸到旅客麵前,隻是走到你身邊,叫一聲"先生"或"小姐",然後默默地站在那兒。乘客們都知道他的意思,但每個人都裝出不明白的樣子,或幹脆扭頭看車窗外麵……
當小男孩兩手空空地走到車廂尾時,旁邊的一位中年婦女尖聲大嚷起來:"真不知道怎麼搞的,北京的乞丐這麼多,連車上都有!"
這一下,幾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這對殘疾父子的身上,沒想到,小男孩竟表現出與年齡極不相稱的冷峻,他一字一頓地說:"女士,你說錯了,我不是乞丐,我是在賣唱。"
車廂裏所有淡漠的目光刹那間都生動起來。有人帶頭鼓起了掌,然後是掌聲一片。
阿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拳擊冠軍。他出生在一個窮苦的黑人家庭,靠刻苦訓練取得了驕人的戰績。1960年,阿裏代表美國出賽,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獲得了輕重量級金質獎章。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黑人受到的歧視非常嚴重,阿裏自以為為美國爭得了榮譽,黑人地位能有所提高。但是,偶然的一件事改變了他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