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小龍女沉浸在習練招式武功,勤溫典藏書籍,各種專研實踐中時,文學武功均得到了增進,可惜似乎困於年齡、經驗或感悟的原因,各式武功小成後始終無法達到大成,似進入了瓶頸。故以文學感悟為重,武功隻每日習練,不再關注數值。
十四歲時,師傅的身體日進虛弱,小龍女苦於隻知療傷病理,雖知師傅是因日漸年邁卻少接觸日光之故,卻無醫治之法。暗自擔憂,不免麵上帶出些許思緒,師傅看出便說,"蛋破生雞,雞大生蛋,既有其生,必有其死。人人都要死,那也算不了甚麼,不必作此狀。"便不再讓她把脈,隻日日交待墓裏的事務。
小龍女也知生離死別是人之常情,反正此後一生一世都是在這墓中,早些死、晚些死又有甚麼分別?可是,隻剩下她和孫婆婆的活死人墓,總是有點孤寂。
師傅是在三個月後某個夜晚平靜地離去的,她常聞師傅悼念祖師婆婆,想必師傅此番去追隨祖師婆婆也是樂意的。隻孫婆婆眼見小龍女呆呆地靠在師傅床邊,不免心憐她以後的孤單日子。
她緩緩地抱起師傅的遺體,將之送往存棺室,置入石棺內。當她觸碰到石棺時,記事板竟提示棺內有字,便示意孫婆婆去置辦祭祀物什。待她走後,便將遺體抱出,自行躺入查看,記事板卻再無反應,一無所獲之下遂作罷。
重新將遺體放入棺中,正待合棺,記事板又有提示,略略思索一番,突然將棺蓋翻了過來,隻見棺蓋內側似乎寫得有字,俯身凝目瞧去,果見是十六個大字:"玉女心經,技壓全真。重陽一生,不弱於人。"這十六個字以濃墨所書,筆力蒼勁,甚大。其後還寫得有許多小字,"在另一間石室中留下破解玉女心經之法,後人有緣,一觀便知。石室便是在此室之下。"
在室中巡視沉思,小龍女最後向適才睡臥過的石棺內注視片刻,猜測那便是通向石室的門。當即躍入棺中,四下摸索,果然摸到個可容一手的凹處,於是緊緊握住了先朝左轉動,再向上提。隻聽喀喇一響,棺底石板應手而起,恐孫婆婆早回撞見不好解說,便將存棺室的機關打開。
待洞中穢氣出盡時,從石棺底走入,下麵是一排石級,石級盡處是條短短甬道,再轉了個彎,果然走進了一間石室。室中也無特異之處,不禁抬頭仰望,但見室頂密密麻麻的寫滿了字跡符號,最右處寫著四個大字:“九陰真經”。
小龍女雖不知九陰真經中所載實乃武學最高的境界,看了一會,但覺奧妙難解。不禁快速讀了一遍,記事板中便記錄了九陰真經(殘),原來是不完整。
暫且不管它,環視室頂,突見室頂西南角繪著一幅圖,似與武功無關,凝神細看,倒像是幅地圖,因記事板中凡是她走過的地方便會生成地圖,一見便明白此圖繪的是出墓的秘道。
所幸她已立誓終生不出古墓,秘道於她並無作用,便不加理會,徑自返回存棺室安置師傅遺體,隻記事板記錄了秘道地圖。
待孫婆婆準備好祭祀用品,祭拜了師傅後,小龍女便至寒玉床開始研習九陰真經(殘)裏的武功,因無總綱,故隻能習練易筋鍛骨篇,此乃內功心法,可將內功基礎紮穩固,使內力更為渾厚,望能借此衝破瓶頸。此外,閑暇之餘,還習練了解穴秘訣,閉氣秘訣,移魂大法,大伏魔拳法。
鑒於師傅因少接觸日光導致身體積弱而病故,小龍女有意識地出墓散步,雖則孫婆婆奉師傅遺命,仍不願她多接觸外界,多講外麵的物事,但少了師傅的約束,也漸漸提之一二。
隨著易筋鍛骨篇練之益深,瓶頸鬆動的感覺日愈明顯,終於在十六歲閉關幾天後打通了任督二脈,內力通暢自如,內功終至大成。研習九陰真經過程中,小龍女發現其很契合道家理論,便結合道家典籍專研其意,漸漸感悟日深,情緒也不再壓抑,仿佛彌補了玉女心經的缺陷。雖則表情仍不多,且不甚通俗物,但也不至心如止波,隻更顯闊達明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