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小便被師傅收養,不知道身世姓名,師傅便起名為小龍女。
自三歲起學文斷字,修練內功,師傅說玉女功養生修煉之“十二少,十二多”正反要訣:“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此十二少,乃養生之都契也。多思則神怠,多念則精散,多欲則智損,多事則形疲,多語則氣促,多笑則肝傷,多愁則心懾,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昏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治,多惡則焦煎無寧。此十二多不除,喪生之本也。”
雖不懂,卻也逐漸養成麵無表情,心無多緒,話不多言。
印象中,師姐開始對她尚可,畢竟古墓人少,來個新夥伴總是好的。可隨著她啟蒙練功逐漸減少表情話語後,師傅對師姐的要求日漸嚴格。師姐便覺得她是在扮乖巧討好師傅,與她爭寵,畢竟小龍女進古墓前,師傅隻有她一個徒弟。
自從師姐減少了與她的來往,她不禁鬆了口氣,日漸少語的她與生性活潑好動的師姐性格差異頗大,她不願慢待了師姐常努力應答,日久竟比練功還累。
她從小就知道她有一個可記事的板狀物體在額頭裏,每當她學了新東西,接觸到新事物,或師傅交代新任務,板上都會有記錄,從來不用擔心忘記。所以即使有些奇怪,卻也平靜地接受了它,當然這也是因為她以為每人都有的原因。
每日睡前,她總會閉目觀看記事板,看看學到的新事物,看看掌握了多少,看看哪個需要加強。
於是,每天除了練功識字外,她最喜歡的就是翻看古墓的藏書,她聽師傅說過,藏書裏除了祖師婆婆的珍藏外,還有許多負心漢當年遺留下來的學術及道家典籍。雖不懂何為負心漢,可書籍她卻是喜愛的。因為每當她看完一本書,記事板中便會有紀錄,仿佛將書籍完整抄寫進裏麵一樣,需要時便能查看。這樣好的效果,她每每都不能克製住繼續讀書的衝動,好在尚有練功任務的提醒,不時催促她去完成。
直至後來發現師姐李莫愁因為貪玩偷懶,經常忘記學到的知識招數,她才明了記事板不是每人都有的。可她也沒有告訴他人,一是記事板於她有益無害,二是她本不多言,三是不想師姐更加嫉恨於她。
由於學會內功運行方式後,記事板會記錄行功線路,體內可不分晝夜,自行運轉。約莫四歲時,內功已有小成連綿不覺。隨著內功日深,她逐漸能借助記事板看到孫婆婆和師姐的武功數值,這也讓她對數值與武功的大小差異有了比較直觀的對照。可能因與師傅的差距太大,故不能得知數值。
當她四歲時,某日路過廚房,發現師姐在鬼鬼祟祟地不知找什麼,可能是餓了,雖然剛用完午飯不久,鑒於當前師姐對她的不滿,很識趣地沒去打擾她,徑自往書室走去。
在許多日未碰到師姐後,某日飯後聽聞師傅說師姐因不肯永居活死人古墓內已叛出師門,小龍女久無表情的臉上不禁顯出些許詫異,她從未想過師姐會離開,雖然師姐活潑好動喜出墓外遊玩,可從不曾離遠,而且這裏不是家嗎?離開後,難道不回家了嗎?
小龍女想不通便也不去多想,隻是師傅對她更嚴厲了。甚至經常問她是否好奇外麵的世界,其實她也不全對外麵不好奇,隻是更多地不想改變,畢竟她從小便生活在古墓裏,早已習慣這樣的生活。師傅似對她的回答頗為滿意,可是最後還是讓她立誓終生不得離墓,除非有不知此門規的男子願為己而死,方可破誓下山。
四歲的小龍女不懂男子為何物,隻在書中模糊知道是不同於女子的人,便隻管遵守誓言。
五歲時,師傅開始教她入門武學天羅地網勢招式,眼見記事板裏的武功類型增多,不禁心生滿意。不知為何,自從養成每日觀看記事板印證所學後,每見記事板記錄的所長增多,數值增長,她便覺滿足。倘若讓師傅得知她以物喜,恐怕會被嚴懲,尚處於幼童時期的她本能地感覺應掩藏好,麵上更無情緒變化。
隨著所學武功的日益增多,內功日益深厚,她終於在十歲時看見了師傅的數值,也慢慢摸索出了記事板數值所代表的意義:十為初涉,三十為小成,六十為大成,九十為圓滿,至於再往上因連師傅都未達到,她便不甚了了。
隻見師傅大多數武功為大成,隻有少數練得純熟的武功招式接近圓滿,令她豔羨不已。因為如今她的玉女心經,玉女劍法,美女拳法,天羅地網勢以及輕功都隻堪堪達到小成,隻有內功由於日夜自然運功以及寒玉床的加成,比較接近大成,可記事板的數值總體看來頗為慘淡。好在在書籍方麵,已看完所有藏書,天文地理,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八卦算數,醫卜星象,陰陽五行,奇門遁甲,道禪佛經,皆有涉獵,可惜尚處於初涉階段,還需日後專研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