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乃是死,創造才是生
鸚鵡一度被認為是智商頗高的一種鳥,因為它可以“說話”。久而久之,人們發現,鸚鵡其實隻會一味地模仿別人說話,從不會創造。
企業中就存在一批鸚鵡式的員工,他們總是喜歡依照他人的足跡行走,沿著他人的思路思考。他們認為,“模仿”可讓自己省心省力,是走向成功、創造卓越人生的一條捷徑。豈不知,“模仿乃是死,創造才是生”。
對於任何人來說,模仿都是極愚笨的事,它是創造的勁敵。它會使你的心靈枯竭,沒有動力;它會阻礙你取得成功,幹擾你進一步的發展,拉長你與成功的距離。
專事效仿他人的人,不論他所模仿的人多麼偉大,也絕不會成功;沒有一個人,能依靠模仿他人,去成就偉大的事業。
所以,要想成功就不能抄襲、不能模仿。一個人愈去模仿他人,愈會失敗。
有一位商人,帶著兩袋大蒜,騎著駱駝,一路跋涉到了遙遠的阿拉伯。那裏的人們從沒見過大蒜,更想不到世界上還有味道這麼好的東西,因此,他們用當地最熱情的方式款待了這位聰明的商人,臨別贈與他兩袋金子作為酬謝。
另有一位商人聽說了這件事後,不禁為之動心。他想:大蔥的味道不也很好麼?於是他帶著蔥來到了那個地方。那裏的人們同樣沒有見過大蔥,甚至覺得大蔥的味道比大蒜的味道還要好!他們更加盛情地款待了商人,並且一致認為,用金子遠不能表達他們對這位遠道而來的客人的感激之情,經過再三商討。他們決定贈與這位朋友兩袋大蒜!
步人後塵者,便如東施效顰,隻能收獲兩袋大蒜,模仿是妄想成功的懶人最容易想到的捷徑。整日裝在別人套子裏的人,永遠不會披上為自己量身定做的彩衣。模仿別人而不能創新,那隻能成為別人的影子。
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意味著你必須麵對別人不曾麵對的艱難險阻,吃別人沒吃過的苦,但也唯有如此,你才能夠發現別人不曾發現的東西,達到別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在工作中,如果你的腦袋裏裝的都是前人的經驗,一味重複,毫無創意。那麼你隻會在陳舊的事物上盤旋,不能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新的點子、新的創意,更不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企業開拓更廣闊的市場。最後隻能淪為被企業換掉的那個人。
做工作是這樣,做產品更是同樣的道理。如果你的產品與其他東西長著同一張臉,怎麼能讓它更快地引起別人的注意?打扮得不同一些,設計得不同一些,這些不同也許是外觀上的,也許是功能上的,也許是服務上的,總之要與眾不同,才能打動人心。
2004年的4月初,國內外知名服裝企業和經銷商像往年一樣,十萬大軍雲集北京,參加號稱亞洲最大、世界第三的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CHIC)。每年一度的招商大戰打響。在這場爭奪通路和眼球的商戰中,多數企業“蕭規曹隨”地遵循著服裝招商的遊戲規則-----明星代言,製造人氣;美女搭台,招商唱戲;甚至不惜餘力打造數百萬元計的奢華展位;場外更是花重金在央視打廣告造勢……
然而,本次服裝博覽會很可能成為最沒有懸念的一屆:SARS帶來後非典時代的內憂,WTO入關“狼群”的外患。競爭的白熱化和大量庫存積壓,使得經銷商對招商表現得異常理智與冷靜,缺少了往年的激情。
由於出現了這樣的一匹“黑馬”——仕奇職業裝,以全新的差異化戰略策劃和一個獨具匠心的“結婚證廣告”為爆破點的特立獨行的招商手法,贏得本屆服裝博覽會“最具策劃力企業”之譽。它沒有在央視大規模投廣告,展位設計不出彩,卻吸引眾多的經銷商谘詢加盟,展會期間熙熙攘攘,招商人員連“方便”的時間都沒有;它沒有聘請明星形象代言,但它的招商材料卻總是一搶而空。
“定製直銷”和“事件營銷”是仕奇職業裝此次招商大戰製勝的兩大關鍵,而核心是“差異化”。
仕奇職業裝創造性地像“戴爾”定做商用電腦一樣定製職業裝。
服裝傳統的“坐商”模式,在客戶資源方麵很被動,缺乏個性化服務,很難滿足顧客購物的便捷性和心理需求。同時,商場經營趨同,購買分散,流通費用過高,貨款帳期拖遝,產生庫存。服裝傳統營銷模式對場地、租金、首批進貨款要求相當高。經銷商經營品牌服裝一般需要投入60、70萬元,甚至一、二百萬元以上,風險很大。而加盟“仕奇11分滿意定製”直複渠道,三類地區加盟費用隻需5萬元;二類、一類地區加盟費用隻需十幾萬元;大致相當於傳統分銷模式投入資金的1/4-1/10。直銷方式不需金街旺鋪,不需進現貨。甚至可以采用無店鋪經營,隻需設立辦公間和展示間就可以開業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