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為潛能設限製
在所有的昆蟲當中,跳蚤是首屈一指的跳高、跳遠冠軍。根據實踐的結果證明,跳蚤能跳到它身高的100倍那麼高,也可以跳到它身長的150倍那麼遠。有人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用一個透明的玻璃容器將跳蚤罩起來,這個時候跳蚤完全不知情,因為當它往上跳撞到玻璃頂部的時候,它會受到限製而不能再往上跳,重複了幾次它就逐漸學會了跳到大約玻璃頂部的高度。時間一長,這個高度就變成了跳躍的高度。接下來換一個較矮的玻璃容器,它所習慣的高度逐漸往下降,就這樣,不斷地降低玻璃容器的高度,到最後甚至就跟跳蚤身高一樣高,這個時候跳蚤無法往上跳躍,否則它就會撞到玻璃,就這樣維持一段時間以後,將玻璃拿走,讓跳蚤恢複自由,但是,這時候的跳蚤變成一隻不會跳的跳蚤,它隻會在地上爬行,它忘了,它原來有跳躍的本事的。
這種現象還有很多:
在馬戲團裏的表演項目中,大象扮演了重頭戲的角色,雖然身軀壯碩重大,但表演起來也相當靈活。這些靈活的大象也是從小就開始接受訓練的,經過長年累月的調教,等它們長成巨象的時候,也就能出場表演了。當它們還是小象的時候,為了防止逃走,調教它們的人會在它們的腳上綁一條鐵鏈,這時候,它們的活動範圍就受到這條鐵鏈的限製,慢慢地,小象長大了,可是腳上的鐵鏈還是像以前一樣,這個時候,如果大象用力一踢,鐵鏈就必斷無疑。可是,奇怪的是,大象從來就不知道這一點,所以它們的活動範圍也就是那麼一點。然而,綁住大象,限製了它的自由,束縛它的活動的到底是那條實際的鐵鏈呢,還是它腦海中那條無形的鐵鏈呢?
現實中的人類又何嚐不是如此?
當你追求一個目標,一種理想,幾個回合下來,如果不能取得成效,往往"心身俱疲","我不行"、"我不是那塊料"、"算了"……諸如此類的消極想法便自然萌生!每一個人心中都有這樣的思維屏障,如果你不能突破,便會被它壓扁,永世不得翻身。
江西有位大學生,大學期間各門功課成績都是優良,外語水平在全班名列前茅。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一個偏遠閉塞的小鎮上,覺得像從天堂掉進了地獄。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他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研究生考試上,並將這當成他生活的唯一出路。
但是,由於諸多的煩惱困擾,他名落孫山了。為了自己的前途,他一次又一次捧起書本,卻因極度的煩惱而毫無成效。他說:"我一看到書本就頭痛,一個英語單詞記不住兩分鍾,一篇沒有生詞的短文讀完後頭腦中仍然一片空白,連一些十分簡單的常識也要花一番力氣才能記住,並且仍然老是忘掉。我覺得我的智力已經不行了。這可惡的環境一刻也不讓我安寧,我恨透了這裏!我是沒有希望了。"第三次失敗之後,他停止了努力,悲哀、苦惱、絕望將他緊緊地包圍了,他開始天天喝酒買醉,不再上班,他的精神徹底地崩潰了。
然而,殊不知就是這"算了"的背後,往往隱藏著的卻是成功。
在一次業餘跳傘訓練中,學員們由教練引導,魚貫地背著降落傘登上了運輸機,準備進行跳傘。突然,大家發現有一位盲人,帶著他的導盲犬,正隨著大家一起登機。這位盲人和導盲犬的背上,也和大夥一樣,有著一具降落傘。飛機起飛後,學員們圍著那盲人,七嘴八舌地問他,為什麼會參加這次的訓練。其中一名學員問道:"你根本看不到東西,怎麼能夠跳傘呢?"盲人輕鬆地回答說:"那有什麼困難的,等飛機到了預定的高度,開始跳傘的指令廣播響起,我隻要抱著我的導盲犬,跟著你們一起排隊往外跳,不就行了?"另一名學員接著問道:"那你怎麼知道什麼時候拉開降落傘?"盲人答道:"教練不是教過,跳出去後從一數到五,我自然就會把導盲犬和我自己身上的降落傘打開,隻要我不結巴,就不會有危險呀。"又有人問:"可是落地時呢?跳傘最危險的就是落地的那一刻,你該怎麼辦?"盲人胸有成竹地說道:"隻要等到我的盲犬嚇得歇斯底裏地亂叫,同時手中的繩索變輕的刹那,我做好準備落地的動作,不就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