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張仁宗
不要以健康換成績
生命的本能是呼喚健康的,從某種意義上講,青少年朋友不值得為任何事情去放棄健康、犧牲健康、損害健康,包括你夢寐以求的成功。試想,如果必須以健康為代價去獲得,那成功還能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在美國哈佛大學,新生入學的第一堂體育課,老師們總是喜歡推演這樣一道健康"公式":"假如把人的一生看做10 000,健康用最前麵的'1'來表示。後麵的'0'代表'榮譽'、'財富'、'親情'、'友誼'等因素,試試看,當我們把前麵這個'1'拿掉以後,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隻剩下'0'。"學生們回答。"是啊,人的一切正常活動都是以健康為基礎的。不管你'1'後麵有多少個'0',不管你擁有多少珍貴的東西,如果失去了健康,生命的基礎就不複存在,他的人生將暗淡無光。"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身體是革命的最大本錢,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作保證,那就會很難有效地學到豐富的知識,在學校裏,常可以看到這樣一些同學,他們成天足不出戶,埋頭苦讀。甚至天天開夜車,一心想把成績趕上去,可結果呢?往往搞得神經衰弱,精神萎靡,腦子昏昏沉沉地什麼也學不進去,學習效率反而大大下降了。有一些人則更是由於苦學而導致體虛得病,影響了學習的正常進行,有的甚至不得不休學回家,終止了學業,那損失自然就更大了。還有一些人雖然學到了豐富的知識。但由於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也無法很好地服務於社會和人民。譬如俄國著名的文藝批評家杜勃羅留波夫,他不顧身體虛弱,隻是拚命讀書,13歲時就讀完了一個藏書室的全部書籍,以後又案前燈下地寫了許多論著,結果嚴重損害了健康,25歲時就帶著他的滿腹詩書悄然離開了人世,這是多麼令人扼腕歎息的事情啊!
要確保身體的健康,重視體育鍛煉是至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這一方麵,馬克思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馬克思畢生進行著極度耗費精力和腦力的艱苦勞動,沒有強健的體魄顯然是無法支持的,這使馬克思深深地認識到:"有健全的身體才有健全的精神。"因此,他十分注意體育鍛煉,散步、郊遊和爬山,是他鍛煉身體的主要方式。他就是通過這些活動,使自己具備了強健的體魄,從而保證了革命工作、理論研究和寫作的順利進行。
江門一中一位學生說:"運動是一件很快樂的事。雖然高中的學習生活很忙,但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我並不覺得運動會浪費時間,相反,運動讓我快樂,也讓我精神抖擻地進入緊張的複習。"他參加了網球訓練班,學會了打網球。另一個學生也認為運動可以提高她的學習效率。在繁忙的學習之餘,通過體育運動不但可以增強體質,可以放鬆身心,更為學習提供身體保障。
熱愛運動,享受運動,是讓你在運動中體驗運動的魅力,獲得快樂。
清晨,當你迎著第一縷陽光奔跑在馬路上,你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耳旁伴著婉轉的鳥鳴,目睹城市從靜謐走向繁忙。於是,生命的活力、生活的美好會讓你以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投入到一天的學習之中。
球場上,你與夥伴們奔跑、跳躍、扣球、攔網,你們緊張無比、全神貫注地進行比賽,分享每一次得分的興奮,探討每一次失誤的原因。這時候,一種集體的榮譽感、一種拚搏的勁頭充盈身心,什麼憂愁、煩惱、矛盾、不快……全都丟到九霄雲外去了。
假期裏,你和幾個誌同道合的朋友結伴去登山,懷著喜悅、新奇的心情行進在蜿蜒小道、鳥語花香中,大自然的美景讓你流連忘返。而當你登上數千米的巔峰,麵對重巒疊嶂、蒼茫大地時;或當你采集到一種珍稀化石、觀察到一隻罕見蝴蝶時,那一刻你將與同伴一起分享著人生的快樂與感動。
成功的人生呼喚健康。我們或許無法改變別人的成功概念,但卻可以定義自己的成功人生。隻要健康,不成功又怎樣?假如健康不在,成功了又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