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忠告:絕不在拖延中讓“執行”擱淺
“迪斯忠告”的提出者是美國著名作家迪斯。他以自己的經驗告訴我們,做事高效的一大關鍵在於要把握好現在,絕不拖延。昨天過去了,今天隻做今天的事,明天的事暫時不管,這才是明智的做法。
然而在生活中,許多人有過這樣的經曆:我們常常為昨天的失落而念念不忘、喋喋不休、耿耿於懷;又常常為明天的美麗而意氣風發、熱血沸騰、鬥誌昂揚。然而,或許你覺察不到,就在這埋怨與幻想當中,就在這追悔與興奮當中,我們跨進了“拖延”的深淵,失去了最寶貴也最容易失去的今天。
昨天是張作廢的支票,明天是尚未兌現的期票,隻有今天是現金,具有流通的價值。
智者選擇活在現時,今日事今日畢,絕不在拖延中讓“執行”擱淺。
環視今日世界,商場猶如戰場,工作如同戰鬥。要想在商場上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擁有一支高效能的戰鬥團隊。任何一個經營者都知道,對那些做事拖延的人,是不可能給予太高期望的。
一個稱職的員工做事從不拖延,在日常工作中,他們知道自己的職責是什麼,在上司交代工作的時候,他們隻有一個回答,那就是:“是的,我立即執行!”並且能夠在第一時間內將令人滿意的業績呈現在老板麵前。
比爾·蓋茨說過這樣的話:“過去,隻有適者才能夠生存;今天,隻有最快處理完事務的人才能夠生存。”在人才競爭激烈的公司裏,一個人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就應當奉行“把工作完成在昨天”的工作理念,一個總能在“昨天”完成工作的員工,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會是老板心中的稱職員工。
某公司老板要赴海外公幹,且要在一個國際性的商務會議上發表演說。他身邊的幾名要員於是忙得頭暈眼花,要把他赴洋公幹所需的各種物件都準備妥當,包括演講稿在內。在該老板赴洋的那天早晨,各部門主管都來送機。有人問其中一個部門主管:“你負責的文件打好了沒有?”
對方睜著惺忪睡眼,說道:“昨晚隻有4小時睡眠,我熬不住睡過去了。反正我負責的文件是以英文撰寫的,老板看不懂英文,在飛機上不可能複讀一遍。待他上飛機後,我回公司去把文件打好,再以電訊傳過去就可以了。”
誰知轉眼之間,老板駕到。第一件事就問這位主管:“你負責準備的那份文件和數據呢?”這位主管按他的想法回答了老板。老板聞言,臉色大變:“怎麼會這樣。我已計劃好利用在飛機上的時間,與同行的外籍顧問研究一下自己的報告和數據,不能白白浪費坐飛機的時間啊!”
聞言,這位主管的臉色一片慘白。
一名稱職的員工,無論在任何時候,都不會自作聰明地設計工作,他們會謹記工作期限,並清楚地明白,在所有老板的心目中,最理想的任務完成日期是:昨天。
社會學家庫爾特·盧因曾經提出一個概念,叫做“力量分析”。在這裏麵,他描述了兩種力量:阻力和動力。他說,有些人一生都踩著刹車前進,比如被拖延、害怕和消極的想法捆住手腳;有的人則是一路踩著油門呼嘯前進,比如始終保持積極、合理和自信的心態。這一分析同樣適用於工作。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老板眼中的稱職員工,你就應當把腳從刹車踏板——“拖延”上挪開。
2003年度美國哪家公司最賺錢?不是零售業巨頭沃爾瑪,也不是IT行業裏的某個大型企業,而是傳統企業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2003年,公司利潤為215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了91%,股東回報達到115億美元。在2004年4月5日《商業周刊》評出的50家標準普爾表現最佳公司中,埃克森-美孚排名第二十三位,並在《財富》評出的全球500強中排名第二。
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躍升為全球利潤最高的公司,是因為它擁有一支絕不拖延的員工隊伍。這家公司的實踐告訴我們:員工克服拖延的毛病,培養一種簡便高效的工作作風,可以使公司的績效迅速提升,使每一位員工的工作乃至生命都更加富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