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是一家超級市場新近才招聘來的基層員工,他隻是一個不起眼的包裝工,看不出他的工作有什麼前景。如果要差遣什麼人的話,他大概就是第一個被考慮的對象。但是,使人意料不到的是,傑克很快成了老板眼中有價值的員工。
首先,他告訴載貨部門的頭兒:“我沒事的時候可以來這裏幫忙,多了解一下你們部門工作的情形。”然後,他就花些時間在那裏幫忙做些分外的工作。之後,他跟畜產部門經理說:“我希望有空時來這裏向你們學習,了解你們包肉和保存的過程。”一陣子之後,他又分別到烘焙、安全、管理、清潔,甚至信用部門幫忙。
3個月後,傑克幾乎在公司所有部門都遊走過了,一旦某部門有人要請假,自然而然地想到請傑克去頂替。
幾個月以後,恰逢經濟不景氣,老板隻好請一些人走路。有些人認為傑克這類人肯定要被裁掉,可是傑克卻被老板留了下來。一年以後,超市生意好轉,有個經理的職位空缺,老板又毫不猶豫地想到了傑克。
傑克的經曆告訴我們:工作中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學習,增強自己的能力和經驗,創造的成果永遠超過老板的期待,你最終會得到更多。
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些人總是抱著付出更少、得到較多的思想行事。如果他們能夠花點時間,仔細考慮一番,就會發現,工作和人生的因果法則是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沒有不勞而獲的。你帶給老板多少結果,老板就會給你相應的回報。一名真正優秀的員工,不但能做好老板交代的事情,而且能超越老板的期待。如果你總能帶給老板驚喜,老板必然會對你另眼相看。
成功是因為比別人做得更多、更徹底
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也就是說耕耘與收獲是成正比的。要想比別人取得更多的成就,唯一的方法就是比別人做得更多、更徹底。
誠然,在每個公司,每個人的工作相對明確,並不一定有許多“分外”之事讓我們去做。獲得成功的秘密就在於不遺餘力地展現自己的努力,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讓自身不斷升值。反觀當今職場,有一些員工做事喜歡斤斤計較,隻追求“獨善其身”的境界,這樣的人遲早會葬身於職場的海洋,失去生存下來的機會。
在柯金斯擔任福特汽車公司總經理時,有一天晚上,公司裏因有十分緊急的事,要發通告信給所有的營業處,所以,需要全體員工協助。不料,當柯金斯安排一個做書記員的下屬去幫忙套信封時,那個年輕的員工傲慢地說:“這不是我的工作,我不幹!我到公司裏來不是做套信封工作的。”
聽了這話,柯金斯一下就憤怒了,但他仍平靜地說:“既然這件事不是你的分內事,那就請你另謀高就吧!”
每一個馳騁在職場中的“健兒”都有戰勝對手的決心,然而,成功者畢竟是鳳毛麟角,要想成為職場贏家,你就必須擁有比別人做得更多、更徹底的信念和意識。很多員工對自己的現狀不滿,卻沒有把這種不滿轉化為工作的動力,而是把它轉換為消極懈怠。其實憂慮並不能改變現狀,不管是想要得到晉升的機會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都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特別是那些已經取得一定成績的員工,要想超越自己,成功晉升為核心員工,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這就像是那些在比賽中拿到金牌的運動員,當他已經取得一定成績時,他還想要跳得更高,跑得更快,他還要向自己的極限挑戰,所以需要付出的努力也會更多。
曾經有一位成功的商人,他身兼數職,但是所有的工作都做得有聲有色。在繁忙的工作間隙他還出了幾本書,投入市場立即成為暢銷書,在各大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人們都對他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感到意外,很多人奇怪他怎麼會有那麼多的時間。他的回答是:“為了擁有成功的機會,我比其他人更加積極地工作。當別人在咖啡廳和劇院的時候,我在辦公桌上;當別人在熟睡的時候,我在書桌前。”這樣的投入,讓他取得了別人望塵莫及的成績。著名的投資專家約翰·坦普爾頓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多一盎司定律”。他指出,那些取得突出成就的人與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幾乎做了同樣多的工作,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功,其實作出的努力差別很小,僅僅隻是“多一盎司”而已。但正是這多投入的一點點,讓他們在眾人中間如鶴立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