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果園春管五要點等(1 / 3)

果園春管五要點

“一年之計在於春”,抓好春季果樹抗旱保墒、施肥換種、樹形改造、病蟲防治、花期管理等環節是奪取全年蘋果優質高產的必由之路。

1 抗旱保墒是基礎千陽旱情突出給春管造成威脅,去冬今春幹旱將呈持續加重態勢,對果樹幼園管理構成嚴重的威脅,加之氣溫持續偏高,威脅著蘋果幼苗成活率,據調查,旱塬果樹栽植成活率僅80%左右,並且未灌溉果園成活率呈下降的趨勢,因此,開展果樹生產自救措施應全麵展開,利用一切抗旱措施,認真抓好春季果業生產和抗旱工作。根據情況適時澆灌保墒,努力把旱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2 施肥換種是果樹發展的關鍵我縣果樹施肥現狀是氮肥、磷肥偏高,鉀肥和有機肥偏少,因此,成林果園要增施鉀肥和有機肥,667平方米施有機肥4000-5000千克,多產有機果。另外部分品種嚴重老化,已明顯製約果區的經濟收人。今春今秋栽什麼品種,必須選好,以免栽時亂栽、栽時亂選。大體上高海拔選晚熟,中高海拔(1000米左右)選中、晚熟,中低海拔選中、早熟,低海拔選早熟。這些都是以上市時間早晚而定的。

3 樹形改造是當務之急 當前樹形改造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工作,改造時要注意幾點:一是理不通者不能改,要弄懂改造原理,要改必須尋找有經驗而且改造後連年效益好的技術人員指導著去幹。二是樹形改造不能一刀切,不能不管密植稀植都按一種樹形改。要根據立地條件、效益情況和樹齡園貌等綜合因素決定改不改、怎麼改。三是根據密閉程度改。密閉特別嚴重的可一次到位,密閉不太嚴重者可1-3年到位。四是依據樹勢定方法。幼旺樹改造先開角,緩勢分散極性,大量成花後方可進行改造,弱樹不能過度去枝。五是能去一大枝不去兩小枝,逐步推進枝幹粗度比(領導幹大於側枝2/3 、側枝大於結果枝2/3)。

4 防治病蟲害及果園間套是春管重點 近幾年,果園密閉、果園澆水施氮過度、環剝過度、剪枝過重、管理粗放、負載過重、病蟲害防治不力等原因導致樹勢衰弱,腐爛病蔓延,已成果區的通病。因此要細致檢查,悉心防治。我縣果區綿蚜也有所抬頭,很有可能擴散。早春必須細心防治2~3次,群防群治,杜絕再次發生。另外開展幼園行間間套是提高單位麵積效益,增加果農收入的重要措施,春季在幼園行間起50厘米寬的壟,間作馬鈴薯,並實行地膜覆蓋,實踐證明,效益可佳、前景廣闊,可大麵積推廣,亦提倡果園大種綠肥、果園生草或間套其他低幹作物。

5 果樹花期管理是奪取優質大果的前提花期要做好人工授粉、花期放蜂、花期噴水、花期噴激素、花期環剝、疏花疏果等6項工作,保證多產優質果、大個果、全紅果。

粱錄瑞劉文傑魏珍(陝西省千陽縣園藝工作站721100)

巨峰葡萄大小粒發生原因及防治綜合技術

在生產中,巨峰葡萄常出現大小粒現象,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我縣經過調查和研究,找到了巨峰葡萄大小粒的原因,並推廣了防治巨峰葡萄大小粒的綜合技術。

1 主要原因

(1)巨峰葡萄具有先天性遺傳缺陷,從親本繼承了授粉不均勻,導致大小粒。(2)花期天氣原因影響授粉。花期幹旱、高溫、連續陰雨,造成難以授粉。(3)植株缺微量元素。缺硼影響授粉,無籽果或少籽果增加;缺鋅,導致果實發育不一致。(4)生長調節劑使用不當。為提高坐果率,抑製生長調節劑使用過多,或膨大劑使用過早、使用濃度不均勻。(5)肥水管理不當。肥水管理不當造成樹勢過旺或過弱,果穗營養相對不足。(6)夏季修剪過重或過輕。修剪不當導致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不協調,果穗所留葉片不均勻。(7)樹勢退化。巨峰葡萄容易出現樹勢退化,果穗營養跟不上。(8)果穗保留不科學。沒有根據果枝的粗細,營養狀況來選留果穗。

2 防治技術

(1)加強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保持土壤通透性好,促進根係發育。氮、磷、鉀合理搭配,適時澆水,保證開花、坐果和果實生長所需營養。(2)花序分離期和開花前2-3天噴灑03%硼酸溶液1~2次。促進花粉管萌發,提高受精率。(3)在開花前後和幼果膨大前期,各噴1次0.3%鋅肥。促進果實膨大。(4)開花前1周。噴灑PBO 400倍液可以有效避免花期高溫或連陰雨低溫造成的危害。促進授粉。(5)開花前7-15天,噴灑“葡萄一串串”20~30毫克/升1次。有利於坐果。開花1周後,待生理落果初期應用“國光果大”1次,果實膨大快,果粒均勻,穗型好。(6)科學留果。要根據果枝粗細的營養狀況進行疏果和留果,營養狀況好的可留2個果穗,中庸果枝留1個果穗,弱枝堅決疏除果穗。(7)合理修剪。可以在花前、花期,或花後進行結果枝摘心,同時提前處理副梢:按照果枝果穗的多少合理留好營養枝。

周耀偉(河南省魯山縣林業局467300)

提高棗樹造林成活率的措施

1 適時造林造林時間是造林成功的關鍵技術措施。我國北方冬季幹旱。氣溫低,秋栽越冬或早春栽植,幼樹易抽幹死亡,故不宜秋栽或早春栽植。3月下旬至4月中旬,氣溫已經升高,地溫也已回升,栽後能很快發芽生根,萌芽吐綠時莖尖產生的激素下運,有利於斷根傷口愈合和萌生新根。遲栽因氣溫較高,苗木來生根就大量展葉,消耗水分養分,造成幼樹缺水枯死。實踐證明,棗苗萌芽期栽植成活率最高。

2 科學栽植為保證苗木根係完整,增加苗木體內水分,起苗前5~10天苗床澆透水,使土壤濕潤鬆軟,易於起苗又不易傷根。起苗時在苗畦一頭先挖開一條深約0.4米、寬0.3米深的溝,再用鐵鍬逐行挖起苗木,切忌用手拔苗。盡量保護苗木側根和須根。

3 栽前處理起苗後用草袋包好保濕,嚴防暴曬,避免苗木脫水,如需長途運輸,要用蓬布遮蓋苗木。苗木運到立即假植並淋水保濕,造林時隨取隨栽。為提高苗木抗旱能力和延長幼樹生命,從外地購進的苗木要進行淋水泡根增加苗木體內水分。方法是在造林地挖一條寬0.5米、深0.3米的溝,灌滿水,把苗木根係散開排入溝內浸泡24~48小時,或水滲下後用濕土培實,浸苗的水要用清水,嚴禁用汙水,避免病菌感染,苗木隨起隨栽。

4 足墒栽植提前挖坑整地是無水造林提高成活率的重要措施。整地挖坑要在冬季或早春進行,以便蓄水造墒。坑的規格根據苗木大小而定,一般坑長寬深為0.6~0.8米,表土放在左邊,心土放在右邊。挖好坑後把表土或肥料混合後回填入坑的3/4處待植。無水源條件的要在雨後挖墒栽植,有水源條件的栽植後澆透定根水。栽植深度為苗木的原土痕處,一般為0.3米,栽後填土踏實,使土壤和根係密接利於吸水保墒。5覆蓋保墒 保持土壤水分是促進幼樹生長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具體做法是:苗木栽植後,填土踏實,用塑料薄膜覆蓋樹穴,薄膜長寬各為1米,或培高0.3~0.5米的土堆,防止水分蒸發和提高地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