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三傑之蕭何(2 / 3)

兩個月的時間一晃而過,韓信見久在漢營得不到賞識,一氣之下便辭職不幹了,走的時候連招呼也忘了打。蕭何得知了這個消息,連忙放下手頭沒處理完的緊急公務,上馬就追韓信去了。也不到是軍中哪個人亂打報告說蕭丞相見韓信跑了,自己也跑了,這話傳到劉邦耳裏可把他急壞了。劉邦說了這麼一句話:“這還了得!”隨即立馬派人去找,一連幾天都沒找著。與此同時,蕭何不辭辛勞,日夜兼程得一路問一路追,可是依然沒有著落。就在他快絕望的時候,遠遠看見河邊有個人牽著馬在徘徊。剛準備上前打聽韓信的下落,沒想到令他精神為之一振的是,眼前這人正是韓信。蕭何氣不打一處來,質問道:“韓將軍,咱們總算一見如故,夠得上是朋友。你怎麼不說一聲,就這麼走了?”韓信不吭聲。硬是費了蕭何九牛二虎之力,好言相加得才把韓信勸了回去。劉邦一看蕭何居然對韓信有如此重視,一聽說韓信跑了手上緊急的活也顧不上了,上了馬就是幾天幾夜的追趕。於是劉邦開始重用韓信。後來,韓信果然沒有令劉邦失望,沒有辜負蕭何的良苦用心。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率漢軍渡陳倉,戰滎陽,破魏平趙,收燕伐齊,連戰連勝,在垓下設十麵埋伏,一舉將項羽全軍殲滅,為劉邦平定了天下。

一定程度上劉邦的最後奪取天下,和蕭何的慧眼識珠,月下追韓信是分不開的。

四關中保餉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劉邦率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揮師東進,留下蕭何負責征收巴蜀之稅,供給軍糧。漢軍將士入蜀後,因為思念家鄉的緣故,東歸之心甚切,一旦東歸,個個如猛虎下山,奮勇爭先,直殺得雍王章邯的兵馬丟盔卸甲,落荒而逃。漢軍一路勢如破竹,不到一個月便占據了三秦之地。劉邦令蕭何坐鎮關中,安撫百姓,同時負責兵員和糧餉的籌措與補給。

由於幾經戰事,這時的關中已是滿目瘡痍,殘破不堪,秦都鹹陽被項羽放火燒了3個月,已成一片瓦礫。蕭何留守關中後,馬上安撫百姓,恢複生產,全力收拾關中的殘破局麵。他一方麵重新建立已經散亂的統治秩序,另一方麵對百姓施以恩惠,以定民心。他不僅頒布實施新法,重新建立漢的統治秩序和統治機構,修建宮廷、縣城等等。另外又開放了原來秦朝的皇家苑囿園地,讓百姓耕種,賜給百姓爵位,減免租稅等等。他還讓百姓自行推舉年齡在50歲以上、有德行、能做表率的人,任命他們為“三老”,每鄉一人;再選各鄉裏的三老為縣三老,輔佐縣令,教化民眾,同時免去他們的徭役,並在每年的年末賜給他們酒肉。這樣,由於蕭何辦事精明,施政有方,頒布利民法令,農業生產迅速得到恢複,建立了穩固的後方,保障了前線的需要。

五開國首功

消滅項羽、平定楚地後,諸侯聯名上《勸進表》給劉邦,推舉他為皇帝。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眾諸侯及太尉長安侯盧綰等300多人,恭聽了劉邦即帝位的詔書。劉邦稱帝後,在洛陽南宮大宴群臣。其間,劉邦論功行賞,並定蕭何為首功,封為酆侯。許多大臣嘴裏嘀咕著,心裏很不服氣,認為自己跟隨劉邦輾轉南北,身經百戰,而蕭何隻不過坐在家裏發發議論,做做文字工作而已,毫無戰功,卻被定為首功,一時間議論聲不斷。那麼劉邦是怎麼處理的呢?他講了個有名的列人與狗的故事,他說打獵的時候,追殺野獸的是獵狗,而指示行蹤,放狗追獸的是人。如今諸位隻是能獵獲野獸,相當於獵狗的功勞。至於蕭何,他能放出獵狗,指示追逐目標,那相當於獵人的功勞。禽獸怎麼能和有相比呢?眾人聽罷,都無言以答。這樣,蕭何位列眾卿之首,被稱為“開國第一侯。”

六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公元前202年二月,劉邦做了皇帝以後,為了鞏固新興的西漢政權,便開始了逐一封殺異姓王的鬥爭。他見韓信功高望重,且握有兵權,便首先從他身上下手。其實,早在韓信為大將軍後,劉邦便對韓信有所疑忌。他一方麵巧妙地利用韓信攻城略地,為漢王朝的開創立下了赫赫戰功;另一方麵,待自己羽翼豐滿、實力雄厚之後,便開始一步步地排擠、貶低韓信。在楚漢戰爭中,當韓信在北線破魏平趙,收燕伐齊後,便虛撫韓信,封他為齊王;待漢軍兵圍楚軍於垓下、最後消滅項羽後,劉邦旋即改封韓信為楚王,使其遠離根基深厚的齊地;其後又借巡遊雲夢澤之機,設計擒住韓信,並以謀殺罪將其押回京都,軟禁起來,同時削去了韓信的兵權,最後將其降為隻有虛名的“淮陰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