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講我們提到項羽,項羽本名項籍,字羽,下相人,下相就是現在的江蘇宿遷。《項羽本紀》裏說“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意思是說項羽身高八尺有餘,力大能舉鼎,才能、勇氣超過常人,即使是吳中當地的年輕人也都很畏懼他。說明項羽天賦很好,在吳地年輕人中具有一定的威信。
相傳項羽是雙瞳子,雙瞳子就是說一個人的眼睛裏有兩個瞳仁,據司馬遷《史記》記載,古時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人也是雙瞳子,這人就是大舜,前麵我們講過大舜,從司馬遷把這兩個人拿來比較可以看出,項羽在那個時代絕對是叱詫風雲的大人物,並且對曆史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可以就是這麼一個大人物,司馬遷對他的身世記錄卻不夠詳細。《史記&8226;項羽本紀》記載:“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那麼我們也許會有一個疑問,人稱中國古代第一武將項羽的父親究竟是誰?民間有人說項羽的父親叫項仲,更有人說項羽是龍生鳳養。
據《項氏宗譜》裏描述,項氏的第一代叔度為周武王的兒子伯禽之孫。叔度有三子,老大得常,老二橐,老三顏。得常和顏無後,項橐向後繁衍。項羽的祖父項燕為叔度的第八代孫。項燕生有三子,老大項超,老二項梁,老三項襄。超後籍,籍即項羽。梁後裏,襄後劉猷。襄即項伯。從《項氏宗譜》中明顯看出,項梁的第三代以後均是項伯的後裔。而項羽和項裏兩支或無後,或有後卻因“成者王、敗者寇”而無記載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盡管如此,《項氏宗譜》將項羽以上的家世交待得十分清楚,千古之謎得以破解。項羽的父親既不叫項仲,更不是龍生鳳養,項羽的父親應是項燕的長子項超。
項羽年少的時候,項梁讓他學認字寫字,沒學成就放棄了;讓他學習擊劍等武藝,也沒有學成。項梁不高興了很生氣,項羽卻說:“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就是說寫字,能夠用來記姓名就行了。劍術,一個人就可以抵擋,不值得學。要學習成千上萬人才能抵擋的本領。從另一側麵也可以看出項羽的誌向十分遠大。就是這樣一個誌向遠大的青年卻差點因為一件事讓他為自己的青春買單。有一次秦始皇遊覽會稽郡,渡浙江時,項梁和項籍一塊兒去觀看。項籍說:“那個人我可以取代他!”項梁連忙一把捂住他的嘴,說:“你不要胡說,否則就要滅族了!”這個話講出來不的了啊,我們試想一下,假如這話被人聽到,打個小報告到秦始皇那兒,按照當時的刑罰,後果很嚴重,項羽家族必當滿門抄斬,而項梁正是因此認為項籍不同凡俗。
項氏家族的發跡是在秦二世(胡亥)元年(公元前209)七月,那一年爆發了曆史上有名的大澤鄉起義。當年九月,有個叫殷通會稽的郡守對項梁說:“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這也是上天要滅亡秦朝的時候啊。我聽說先動手的就可以控製別人,後動手的就會被別人所控製。我打算起兵,讓您和桓楚統率軍隊。”項梁哪甘心受命於他人啊,他和項羽早就計劃著如何取代郡守自封為將,一看機會來了,於是他說:“桓楚是個逃亡的人,沒人誰知道他藏匿的處所,隻有項籍知道。請允許我召喚項籍,叫他接受命令去召喚桓楚。”郡守說:“好。”項梁就把項籍叫進來了。不多一會兒,項梁對項羽使眼色,項羽明白意思後立馬拔出劍來將郡守的頭砍了下來。項梁手裏提著郡守的頭,身上佩掛著郡守的官印和係印的絲帶,好不威風。郡府的侍從、護衛大為驚慌,一片混亂,項羽以一敵百,砍殺了前來想為主子報仇的士兵百八十個。整個郡府上下都嚇得趴在地上不敢動,項梁隨後召集原先所熟悉的有勢力的郡吏,把要起義反秦的道理宣告給他們,接著就發動吳郡軍隊起事,派人收取本郡的屬縣,得精兵八千人。他又部署吳中郡地方上有名望有才力的人,派他們分別做校尉(比將軍低一級的武官)、候(軍候,軍中管理事務的官吏)、司馬(執行軍法的官吏)。其中有一個人沒有被任用,卻又覺得自己有才,自己來找項梁訴說,項梁說:“前些日子某人辦喪事,我讓你去主持一件事,你沒有辦好,所以不能任用你。”眾人於是很敬服。接著項梁做了會稽郡守,項羽為副將(輔佐主將的將領),這一年,項羽隻有二十四歲,二十四歲的項羽,就這樣被人民起義的急風暴雨推上了曆史舞台,他那悲壯的軍旅生涯自此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