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章 飛刀(2 / 2)

鐵樓是九爺的,樓裏頭沒有其它的用戶,所以,後麵那個不是經常開著的樓道就成了我的遊樂場。

我在那裏掛了一個飛鏢的靶子,木頭的,直徑在一米左右,沒事兒的時候我就忙裏偷閑跑來練練飛刀。

自從得到那柄短刀之後,我就一直在摸索那東西的各種用法,經過這段時間的磨合,我已經可以較為輕鬆地將它呼喚出來了。

不僅如此,沒事的時候我就在研究短刀的用法,因為自己有著相對紮實的武術功底,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沒有遇到什麼無法克服的障礙。

當一個動作重複做出一萬次,那你的身體就會自然而然的記住它,當你的動作做過三萬次,那,這一切將會成為你本能的一部分。

以前學功夫,都是這麼過來的。

當時三爺爺的家裏有個怪模怪樣的木人樁,那東西隻有一手一腳,但是它的手特別長,訓練的時候,要將它看成活人來對待的。

為了突進去對木樁實施有效攻擊,就必須掌握一係列的化解方法,如何邁步,如何閃躲,如何格擋,如何進攻,都是有講究的,為了學會那些實戰技巧,我可是吃了大苦頭。

不說別的,光是劈剁、通捶、圈打、螳螂雙封手之類的核心招數,每天都要操練三千次以上,直到一個劈剁能將木樁的胳膊打斷三爺爺才開始正兒八經的教套路。

想想那時候的事情,滿滿的都是淚啊。

不過,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說到底,武術練的是什麼?騰空轉體三百六,跳步旋風腳?還是鷂子翻身,虛步亮掌?

都不是。

那是舞術,不是武術。

真正的武術,練得不是套路有多快,不是動作有多難,它練的是“手、眼、身、法、步”的協調配合,練得是“一膽二力三功夫”,老一輩的武術家都信奉著同樣一個道理,是騾子是馬牽出來遛遛,手底下的能耐見真章。

所以,三爺爺不愛教套路,最愛跟人試手。

從最開始的對練,到後來的自由搏擊,再後來的空手入白刃,每次的喂手都有他自己的想法在裏麵。

老實說,這個過程是異常痛苦的,半夜三更不睡覺,經常要給他揍個鼻青臉腫才能回家去,值得慶幸的是,這樣做的效果非常好,等你一伸手就能把人放躺下你就不覺得當初有多苦了。

我是從這個路子上走過來的,所以我很了解,也正因為如此,在學習短刀的使用的過程中我一直沒有半途而廢的想法,可這一切都學得很順利,偏偏就有個意外,那就是飛刀。

如何將這一尺多長的一塊神鐵飛出去,這並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讓這東西又穩又準地戳進目標的身體裏。

這短刀,不同於飛鏢,既沒有尾翼也沒有鏢彩,想要讓它頭朝前飛出去就不容易,更何況,還要讓他兼具力道和準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