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通達人緣修煉 (4)(2 / 3)

所以說,如果是真正的朋友,就不會因為你不讚同、不姑息他的錯誤行為而責怪你。即使剛開始時不能完全理解你的苦心,但仔細想想後,他們還是會體諒你的。我們在人際交往中,特別要注意把持好自己的方向,不要被一些表麵的情緒左右著,也不能為一些隻能算是玩伴的人而放棄自己為人處世的原則。

青少年朋友要記住,在人際交往中的一味順從並不能維係人與人之間的良好關係,而且還是對自己成長的不負責任。因為這種盲目的順從,就意味著我們放棄了自己選擇和判斷的權利,這樣就很容易在對別人的壞習慣和壞行為的模仿中泥足深陷,使自己的缺點越來越多。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應該要做的不是為了改善關係而討好別人,而是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值得別人交往和信任的人。

我的交際聽我的?——不要以自己的價值觀衡量別人

“崔老師,我最近和我的好朋友鬧別扭了,我們以前的關係很好的,可我最近越來越發覺她是一個自私的人,而且有時還會對別人撒謊,比如上次我就聽她對老師說謊話了,然後我回想一下,覺得她以前在一些事情上肯定也沒對我說實話,隻是我當時沒發現。我可從來不會這樣!還有些時候,我覺得她的一些行為很不得體,就直接給她提意見了,可她就是固執得很,什麼也聽不下去,她怎麼是這種人呢?我覺得我們之間的差異還是很大的,所以正在猶豫還要不要跟她做朋友。”

在與我的交流中,小米一口氣說出了自己最近的煩心事。對於小米,我還是比較熟悉的,她一直都是一個注重品質修養的孩子,而且在交友方麵也很慎重。但我覺得造成目前她這麼苦惱的原因並不僅僅是朋友在品質和教養方麵有些缺陷,更在於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評價標準。

其實,在我們的中學生中不乏這樣的人。他們總是以自身作為參照,遇到什麼事情總是用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別人,覺得別人在為人處世方麵應該遵循自己的價值觀和行事原則,一旦別人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就依據自己的標準對其進行評判,或加以指責。這其實也是不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關係的。

我們每個人都習慣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來處世,在評判和爭論某個問題的時候,恐怕沒有一個人認為自己的觀點是錯誤的吧。但是,我們還得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事情的對錯並不是單一由我們自己說了就算的。雖說是你在交際,但你別忘了,交際是相互的,如果沒有對象的話,你的交際也就不成立了。如果你總是因為別人的觀點與自己不同,就認為別人是傻子,或是橫加幹涉指責的話,這就很不應該了。像本文中說的小米,她總是認為朋友的一些行為是不得體的,應該遵循自己的標準來進行改進,但後來我經過仔細詢問,得知原來隻是一些由於生長環境不同而導致的不同行為,這其實隻是生活習慣上的差異,區分對錯的意義並不大。小米認為朋友應該與自己在這方麵保持一致的想法多多少少都帶有一點固執獨斷的色彩。因為在一些不涉及原則的生活細節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願決定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