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通達人緣修煉 (2)(2 / 3)

另外,還得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和口吻,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兩個人為了一個小問題而爭得臉紅耳赤,實際上,根本的原因就是固執己見,把自己的觀點說得太滿了。比如,一個人說“肯定如此”,另一個人則說“絕對不可能”,這樣,兩個人勢必會發生爭執,即使不吵架,原來的和諧場麵也早就被打破了,這時候的雙方肯定是覺得很尷尬的。但如果遇到觀點分歧的時候,我們能委婉一些,給雙方都留有一定的餘地,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

然後就是要注意一些與人交往的細節問題,比如在說話或傾聽別人說話的時候保持注意力集中,與人交談時態度認真而真誠,記住別人的名字,學會從別人的眼神、表情、肢體語言中觀察別人的情緒變化,適當控製和調整自己的言行等。

我相信,如果掌握了這些應該注意的問題,即使在與陌生人交際時,你也會表現得輕鬆自如。

與家人溝通也需要智慧

有次,一對雙胞胎一起來找我谘詢問題。他們現在都是初二的學生,在學校裏成績差不多,可是受歡迎的程度卻不一樣,弟弟覺得周圍的同學和老師都更喜歡哥哥一些。不僅如此,即使是在家裏也是這樣,父母表麵上說是一視同仁,可是從情感上可以明顯看出,他們對哥哥的讚賞總是多過對自己的。所以,弟弟就覺得有些費解了,明明是雙胞胎啊,性格的差異不大,學習成績和一些綜合能力也不相上下,為什麼會這樣呢?

哥哥委婉地補充說,他知道一些原因,弟弟在學校和在家裏的表現差別很大。比如,他在學校很愛勞動、講禮貌,可在家的時候就不會這樣,他的東西總是丟得到處都是,自己的髒衣服、臭襪子什麼的總要等著媽媽洗,而且有時候對長輩的態度也不是非常好,做事的時候有點固執。

在後來的談話中,我慢慢地還發現了其他一些原因,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哥哥的表現機靈,很快就聽懂了別人話裏的言外之意,而且能較快地作出回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有眼力見兒”。可是弟弟在這方麵的表現明顯要遜色一些,有時候“不懂好賴話”,對有些問題回答得也比較笨拙。通過觀察,我很快就明白了兄弟倆在人際交往中和在家中為什麼會受到不同的待遇了。

這對雙胞胎的谘詢,引起了我對這樣兩個問題的思索:一個是我們該如何與家人溝通的問題,另一個就是怎樣討得家人和別人歡心的問題。

我們常常誤以為,隻有在與別人打交道時要講究方法,在家中就可以為所欲為了,這種想法其實是片麵的。不管在什麼場合,不管是跟熟悉的或是不熟悉的人交往,我們都應該表現出好的教養行為,讓良好的品行和教養成為一種習慣。這也就是說,我們不僅是在學校,在社會上與人交往時應該講究交際禮儀,注意交際細節,與家人交流時也要注意這些方麵。

我就曾經見過很多在學校表現非常出色、年年被評為“三好”的學生,在家卻表現得驕縱無理,凡事都要求以自我為中心,一旦有什麼不順心的大方就對長輩們大加指責,甚至破口大罵。這種在每個場合表現不一致的孩子其實是很有問題的。我們說做人應該真誠,其中一方麵就是說我們要言行一致,每個場合都表裏如一,而不能因為環境的不同而改變。我們在外是怎樣與同學和陌生人相處的,也該怎樣與家人相處,甚至要抱著一顆感恩的心,更好地對待家人,因為這些是你最親最愛的人,千萬不要認為家人為你做什麼事情都是理所應當的。在與家人溝通時,我們也要注意把握兩個基本原則:第一是真誠、坦率地交流,第二是要學會感恩。遵守這兩個基本原則,遇到問題的時候多進行換位思考,多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一下問題,在說話或做事之前,先考慮一下家人的感受,衡量一下自己的言行是否妥當,這些是很重要的。

平時在與家長交流的時候,我也常常聽到一些家長抱怨,孩子明明都是中學生了,可還是“沒眼力見兒”“好話差話都還分辨不出來”“不懂看大人臉色行事,看起來笨頭笨腦的”。家長說的這些問題其實在我們很多中學生的身上還都存在,我們的這些不機靈的表現進一步說,就是因為我們缺乏一種觀察的意識和縝密的思維,再有就是忽略了與家人交流時也要注意一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