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通達人緣修煉 (2)(1 / 3)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在人際交往中掌握好分寸。這就是說說話不僅是要靠嘴說,還要用眼睛觀察,用腦子思考和判斷。比如,當你和朋友在談到一個話題的時候,突然覺得對方的表情不太自然或是已經有點惱怒了,你就該停下來思考和判斷一下,出現了什麼情況,是不是你的語言傷害到朋友了。又比如,你在一個公開的場合想要大展風頭,可卻看到周圍的人都對你的言行嗤之以鼻,你就該想想自己是否該收斂一些了。掌握好分寸還包括,你在談說的時候還得時時注意自己的語氣和說話方式。會說話的人,麵對別人的優點,會適度地給予衷心的讚揚,但也絕不阿諛奉承;在看到別人的缺點時,也不會諷刺挖苦,而是會委婉地加以提醒,給別人留足麵子。

此外,我們在人際交往中,總會遇到自己的觀點與別人相矛盾的時候,這時我們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有交談便會有分歧,甚至會不可避免地發生爭論,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先分析一下分歧的原因在哪,究竟是誰的錯。如果是對方有錯的話,我們可以委婉地指出來,而不是一味順從或是得理不饒人;當你意識到是自己犯了錯誤時,就應該勇敢承認,虛心接受,要知道,知錯必改不僅能為你的人品加分,還能幫你是贏得別人的認同和友誼。

與陌生人交往,好的開始要自己創造

我們在生活中總是要與各種各樣的人交往,不僅有自己熟悉的親人和朋友、學校的同學、還會有很多陌生人,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與陌生打交道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了。我們都知道,隻有先互相認識,我們才有彼此交談和了解的機會,也才有可能與人建立良好的關係。怎樣與陌生人交談,並取得交友的效果,這也是我們應該學習和培養的交際能力。

我曾經在一些公開場合見過很多這樣的青少年,他們在熟悉的人麵前總能表現自如,言行舉止得體,可是一旦到了陌生的環境或是有陌生人的場合,就會渾身不自在,言行舉止也顯得慌亂無措,而且越是重視這個陌生人,越想跟人家交流,就越局促不安,所以經常把場麵搞砸了。這其實就是因為還不懂得與陌生人交往的技巧和注意事項。針對這一問題,我想談談自己的經驗。

與陌生人交往,好的開始往往是要由自己創造的。如果我們真的很想結識這樣一位陌生的朋友,有時候就應該拿出自己的勇氣,主動去與人進行交流,尷尬窘迫或是欲言又止隻會讓相識相知的機會從你的眼前溜走。需要注意的是,在主動與人交往之前,我們首先應該來個大方而有特色的自我介紹,這樣才能讓別人在頭腦中記住你。在交談的時候,我們還得注意尋找雙方熟悉或是感興趣的話題,避免冷場,比如說我們學生可以聊聊學習、自己的興趣愛好、家鄉的小吃、自己參加的一些有意義的活動等,因為都是同齡人,在這些方麵應該能找到很多共同點,這樣交談起來也會覺得比較投機。

此外,在與人交談時,我們還要以得體的言行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我們每個人遇到陌生人來搭訕的時候,總是會先從外形和氣質上來對這人做一個基本的判斷,如果是感覺良好的才會進一步交流。這就是說,如果你想主動結交朋友的話,就要把握好這最初的印象。自信而優雅大方的表現能為你贏得不少分。那些見到生人就害羞的同學,一定要在這方麵加以培養和練習,要知道隻有你真正接受自己,喜歡並相信自己,才能坦然地接受別人的目光,自然地與人交流。人隻有自信了,才能展現出良好的風貌。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在人際交往中總是含胸駝背,見到陌生人時總喜歡低著頭,其實也都是因為不自信,如果自信了,才會表現出自己良好的外在形象和氣質。並且,自信還能幫助你放鬆心情,從而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在人際交往中,一般人都願意跟一些言行舉止得體、為人樂觀開朗、而且比較有生活情趣的人交朋友。

值得注意的問題是,所謂交流就是彼此間的談話和互動,隻有雙方交替著談話,才會達到理想的談話效果。因此,我們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一定要照顧別人的感受,不要自己想說時就唱“獨角戲”,不能說或是不想說的時候就默不作聲。現實生活中,往往就有一些同學仗著自己很健談,口齒伶俐,說起話來就像做演講一樣滔滔不絕,以致別人一句話也插不上來。從表麵上,這些同學在與陌生人交往中是很主動很積極的,可後來卻沒有多少人願意再與他們交流下去了,原因何在?這就是因為他們忽視了別人的感受,搶奪了別人的說話機會。學會傾聽,讓對方多表現一下自己,才能達到良性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