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並非遙不可及
創新植根於我們的生活之中,它並不是無源之水,而是在繼承與顛覆的博弈中向著積極的方麵不斷前進。創新並不是是偉人和名人的專利,我們每個人都有創造的潛能,隻要我們能夠用心觀察自己的生活,積極思考,在平凡的生活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那麼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進行創新活動。隻有先樹立正確的認識,我們才能積極行動,激發自己的創造力。
創新植根於現實中
“創新”這個詞,在很多人的心裏是富於神秘氣息的,人們總覺得它是上帝施與的魔法。一提起它,我們首先會想到的總是那些在社會變革中做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發明家、藝術家及各種研究人員,卻很少有人首先將之與自己的生活聯係起來。的確,這些耳熟能詳的名人都是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創造性思維的人,他們的創新成果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我們更需要明白的是,創新性思考也可以成為普通大眾的一種思維方式,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因為創新是植根於生活現實之中的。盡管我們中的多數人都是平凡而普通的,但都擁有思考的能力和創新的潛能。
創新並不是憑空想象就能想出的,它需要在現實生活中留意觀察和尋找。它就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思考的種子,在醞釀階段毫不起眼,可一旦加入“水”“養分”和“陽光”,它就會生根發芽,生發出神奇的力量。
相信我們中的多數人都用過帶橡皮頭的鉛筆,可你知道它的發明故事嗎?這一靈感來自於生活,目的也是為了使生活更方便。它的發明者李卜曼是美國一個技藝平平的窮畫家,平常做事時總是丟三落四,就連繪畫時也不例外,常常是剛剛找到鉛筆,又忘了橡皮放在哪兒了。為了方便,他就把橡皮用鐵片固定在了鉛筆上。由此,帶橡皮的鉛筆便在李卜曼的手中誕生了,在申請了專利後,他的這項發明被一家鉛筆公司用55萬美元買走。
原本李卜曼把橡皮用鐵片固定在鉛筆上隻是彌補自己缺陷的一個小小創意之舉,沒想到最終卻成為了一項創造性的發明,並且直到現在還讓很多人受益。還有關於方便麵的發明故事,也能很好地說明創新與生活現實的關係——
話說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日本一家食品作坊老板安藤百福,在上下班回家的路上,總是看到許多人在飯店門口排隊,等熱麵條。日本人喜歡吃麵條,但一般的麵條通常都要煮20分鍾,又要準備佐料,費時費力。看到如此情景,安藤百福便萌發了生產“隻要開水一衝就能吃的麵條”的念頭。
一開始,他的這一想法受到了很多人的不解和嘲笑。可他並沒有放棄,他利用以往在觀察和思考中積累的經驗,不斷改進製作方法,終於研製成功了安氏“雞肉方便麵”,一下就搶占了市場。之後,他還獲得了製造方便麵的專利,同類的外添調料方便麵、方便炒麵等也都紛紛上市。
安藤的創意之舉,源於他對生活現實的細心觀察和體悟。他看到在當時忙碌的日本社會中,人們都對簡單快捷而又美味的食品有著迫切的需求,於是他就為了解決現實問題而嚐試著進行發明和改進。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他終於獲得了成功。。
此外,一些使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受惠的小發明、小創造也都隻是源於生活中的觀察發現和生活經驗的積累,比如:在包裝盒上戳個小孔,就有了防潮功能,成了防潮盒;我們在用洗衣機洗衣服時,經常會遇到有些麵料的衣服容易沾惹絮狀物的情況,洗衣機“吸毛器”就應運而生了;一般的肥皂盒裝點水,肥皂就會發粘,這樣不僅用起來不方便,還會縮短肥皂的壽命,可是利用杠杆原理的“方便肥皂盒”就解決了這一問題……
看到很多類似的發明創造,你有什麼樣的感覺呢?是不是覺得創新也不是一件神乎其神的事情?事實就是如此,創新總是植根於生活的,如果能夠對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細心觀察並用心思考,就可能會有新的創意。
在此,我想告訴同學們的是:創新,其實並不像我們大多數人想象中的那麼困難,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現象看似平常,但卻隱藏著許多發明創造的契機。當你在生活中遇到了難題或是麻煩事時,隻要不刻意回避,積極主動地去思索,去解決的話,你就有機會在這簡單的生活中發現創新的機會。
創新:在繼承和顛覆中博弈
關於創新,需要明確的一點就是,創新不是無緣無故就能產生的,它一方麵是對前人科學發現和思想觀念的繼承發揚,另一方麵也是對前人謬誤的批判與顛覆。創新離不開已有知識的積累,但同時也不能被傳統的守舊觀念束縛住了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