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用慚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1)(2 / 3)

每一次磨難都能產生一顆珍珠

【佛心智語】

如果常懷一顆感恩之心,將每一次磨難都看成一顆美麗耀眼的珍珠,那麼,我們將擁抱滿懷的珍珠,將收獲滿滿一捧的美麗人生。

佛學大師、傑出的書法家趙樸初居士對於佛教中有關感恩的教義極為提倡,他的書齋就取名為“無盡意齋”。“無盡意”原為佛家術語,意思就是,報眾生恩,報國土恩。眾生之恩無盡,國土之恩無盡,報恩之心意亦無盡。

在佛法中,也有“報四重恩”之說。一報感念佛陀攝受我以正法之恩;二報感念父母生養撫育我之恩;三報感念師長啟我懵懂,導我入真理之恩;四報感念施主供養滋潤我色身之恩。其實,無論是“無盡意”報恩,還是“報四重恩”,都是在告誡世人要常懷感恩之心。隻有常存感恩之心,才會得到命運的垂青,才會擁有成功的人生。

一個寺廟的住持給寺院的新和尚立了一條規矩:每年年底,寺廟裏的新和尚要對住持說兩個字。

第一年年底,住持問新和尚最想說的是什麼,新和尚說:“床硬。”

第二年年底,住持又問新和尚最想說什麼,新和尚說:“食劣。”

到了第三年年底,還沒等住持提問,新和尚就說:“告辭。”

住持望著新和尚離去的背影搖頭道:“心中有魔,難成正果。可惜!可惜!”

新和尚心中的“魔”是他從不去想自己得到了什麼,隻知一味地抱怨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他隻知索取,不知回報,也不知感恩。學會感恩,對一個人非常重要,它可以讓人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問題、看待世界。

懂得感恩的人,會用積極謙虛的心態做事,會用時時感激的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們總是能在大批的優秀人才中鶴立雞群,脫穎而出,因為命運偏愛那些會對每一份收獲和失去說“謝謝”的人。

常懷感恩之心,就擁有了人類最偉大的美德,就擁有了成功的基礎。

寒冬臘月的時候,滴水和尚來到天龍寺拜見儀山禪師,但儀山禪師不允許滴水和尚進門,隻讓他在外麵等候。滴水和尚隻好跪在寺門前,一跪就是三天。

由於天氣寒冷,外麵又飄著大雪,所以滴水和尚凍得幾乎失去了知覺,儀山禪師的弟子見他可憐,紛紛請求禪師讓滴水和尚進到寺裏。

儀山禪師說:“我這裏不是收容所,不收容四處漂泊的人。”

到了第四天,滴水和尚的身體被凍壞了,倒在寺門外,但他又堅持著坐了起來。幾次倒下幾次坐起,雷打不動。儀山禪師的弟子再次請求禪師讓滴水和尚進入,但都被拒絕了。

七天後,滴水和尚終於堅持不住,伏地不起。儀山禪師走出來探了探他的呼吸,見他還剩下一口氣,就叫弟子把他抬進了寺中。

滴水和尚好了之後,有一天問儀山禪師:“師父,無字與般若有什麼區別?”

他剛問完,儀山禪師就一拳打了過來,說道:“這豈是你能問的問題?”

滴水和尚捂著臉,這才醒悟道:“有和無都是膚淺的意識,你看我有,我看我無。我懂了!”

還有一次,滴水和尚生病了,總是流鼻涕,於是用紙擦鼻涕。

儀山禪師看到了,大罵道:“你比別人的血汗還重要麼?浪費紙,就是浪費別人的血汗!”

滴水和尚再也不敢用紙擦鼻涕了。

別的和尚問滴水和尚:“師父這樣對你,你怎麼不生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