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辦事中,要想贏得對方的好感,就必須時刻留意對方的興趣和愛好,明白對方的意圖,理解對方的心思,這樣才能投其所好,對症下藥。然而,對方的意圖往往捉摸不定,必須下工夫把握和揣摩,然後盡量順應他,甚至搶先一步,將對方想說而未說的話先說了,想辦而未辦的事先辦了。自然,他就會對你產生好感。
在日常生活中,待人處事也應做到知己知彼。“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對不同的人運用不同的交往之道,隨機應變,才能事事順遂。有一則笑話,頗能說明這句俗語的含義。
某人擅長奉承。一日請客,客人到齊後,他挨個問人家是怎麼來的。第一位說是坐出租車來的,他大拇指一豎:“瀟灑,瀟灑!”第二位是個領導,說是親自開車來的。他驚歎道:“時髦,時髦!”第三位顯得不好意思,說是騎自行車來的。他拍著人家的肩頭連聲稱讚:“廉潔,廉潔!”第四位沒權也沒勢,自行車也丟了,說是走著來的。他也麵露羨慕:“健康,健康!”第五位見他捧技高超,想難一難他,說是爬著來的。他擊掌叫好:“穩當,穩當!”
看到這裏,你也許會捧腹大笑,但若細細思忖一下,定會悟出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奧妙。
同樣的道理,要想贏得上司的好感,更要時刻留意對方的興趣和愛好,明白上司的意圖,理解上司的心思,投其所好,“對症下藥”。要善於下工夫掌握和揣摩上司的心理,盡量迎合他,甚至搶先一步,將上司想說而未說的話先說了,想辦而未辦的事先辦了。這時,上司會樂得美滋滋的,而他給你的回報肯定也會是沉甸甸的。
也就是說,看到對方喜歡什麼,你就要順著他喜歡的話去說,順著他喜歡的事去做;看到對方厭惡什麼,忌諱什麼,你就要避開他忌諱的不說,避開他厭惡的事不做。這樣,對方就會覺得你是他的知心人,便會把你視為知己,碰上事情就會多替你說話,替你出力。你就會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
馮某為人熱情大方,很善於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在調到一個新單位後,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贏得領導的好感和賞識。在做了一番調查後,他得知領導為人保守,就毅然舍棄了自己鍾愛的長發、牛仔等時髦裝束,而以循規蹈矩的形象出現在領導麵前。
在初步贏得領導的好感後,馮某就發揮自己的熱情、樂於助人、慷慨大方的優點,主動與領導交往。,不料,領導為人孤僻多疑,喜歡獨處,對馮某的熱情頗不習慣,馮某從而碰了壁。
後來,馮某發現領導有一個最大的愛好——打乒乓球,於是他就苦練了一段時間的球藝,然後頻頻在領導常去的一家俱樂部露麵,並每次都是和領導在一起對陣並切磋球藝。此舉果然奏效,在球來球往中領導漸漸放鬆了心理防線,與馮某終成朋友。經過一番交往,領導水到渠成地了解了馮某身上的優點和才幹,在工作中對他予以重用。
馮某投其所好,出色地把自己推銷給領導,從而贏得了事業上的成功。
如今,人們交際的圈子越來越大,所麵對的交際對象也是性格迥異,有的生性內向,不僅自己說話比較講究方式方法,而且也很希望別人說話有分寸。與這樣的人打交道時,就要特別注意說話方式,盡可能對其表現得尊重和謙恭一些。
比如,某青年與一位名牌大學的老教授在火車上一路同行,青年人想借老教授的鋼筆寫字,便說:“喂,鋼筆給我一下。”然而,老教授是位頗講究禮儀修養的人,他見青年如此失禮,便把頭扭向一邊,沒理青年人的茬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