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微軟公司曾因被判違反“反托拉斯法”,股票應聲大跌,舉世矚目。“反托拉斯法”表麵上是防止企業獨占,期望能有效利用經濟資源,並保護消費者利益,但骨子裏多少隱含著“飯不要一個人吃光了,總要留點給別人”之意。
“留點飯給別人吃”,是有很大哲理的。
有隻花豹抓到一隻鹿,當它正在大快朵頤之際,一群土狼聞香而來並環坐一旁,禿鷹也在空中盤旋,有些已大膽地停在一旁,都欲分一杯羹。花豹放下口中的鹿,去追趕、打散圍在旁邊的土狼及禿鷹,每當它趕一次時,就有別的土狼搶走一塊鹿肉,幾個來回,鹿肉就已所剩無幾了。花豹的失敗,在於它欲獨吃獨享。
另外有隻花豹比較聰明,在遇到同樣狀況時,它銜了半隻鹿跑走了,剩下半隻留給土狼及禿鷹。結果皆大歡喜,花豹終能享受到半隻鹿肉大餐。它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肯留飯給別人吃。
獨享一鍋飯,是人類自私的想法。就是因為人人都有這種自私的想法,所以任誰都不會讓你獨享一鍋飯。肯與他人分享的人,反而為自己留下更多;想要獨吞的,最後不是一無所有,就是無福消受。
韓國北部有一個柿子園,也是喜鵲的棲息地。農民們總會在枝頭留下一些熟透的柿子給這些精靈們。一些遊人經過這裏時。發現這些又大又好的柿子留在樹上,覺得不摘真可惜。農民們則回答,這是留給喜鵲的食物。留在樹上的柿子吸引了許多過冬的喜鵲,直到春天也不肯飛走,整天忙著捕捉果樹上的蟲子,從而保證了這一年柿子的豐收。
在收獲的季節,在有實惠的時候,不忘留一些“柿子”在樹上。給別人留有餘地,哪怕是動物,往往也給人類自己留下了生機和希望。
有個生意人在賣貨時,從不排斥同行,總要求顧客到別的攤位上比較一番再作定奪。結果這一做法,使其誠信之名遠播,生意也日漸興旺。我們每個人在小時候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曆,在吃飯時母親常會對我們說:留點兒給未回來的人。在那個年代,留菜是一種最樸實最直接的關懷,“想到別人”是平常人最真誠貼心的關懷。
“留一點給別人”,是一份溫暖,是一種境界,雖然談不上“車馬衣裘,與朋友共”,但能讓人深深地感到“兩人分擔痛苦,一份痛苦變成了半份痛苦;兩人分享歡樂,一份快樂變成了兩份歡樂”的道理。在留點東西給別人的這個理兒上,做人應少一些霸氣、痞氣和蠻氣。事實上,在人際關係上,義氣、和氣和文氣遠比前者好。人與人相處,所求的不正是留一點給別人的那份關愛與憐惜嗎?
如今,生活中的“菜”是日益豐盛,這些“菜”總有著千葷萬素的誘惑。如獎金、福利和合理合法創收等,留點或多留點給別人卻是一個恒久的話題。“留”,其實就是一種境界,一種氣度,也是一份寬容,一份厚重。
人際關係中,“留一點給別人”的觀念十分重要。不要小看“留一點”的力量,它往往就是得到他人回報的核心關鍵。漂母分一點食物給韓信;王寶釵送一件寒衣給薛仁貴,這都是中華傳統美德放射的光輝。如今,或許您不在乎“留一點”,甚至全然不留,但是你敢保證你沒有需要別人留一點給你的時候嗎?對於那些大象也收,小鼠也要;西瓜要抱,芝麻也揀的人,留下的雖是金錢和利益,可失去的卻是道義、信用、名節及信任種種,這值得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