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9章 “難得糊塗”是明白人(1 / 1)

糊塗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大凡立身處世,是最需要聰明和智慧的。

糊塗不是無智無能,相反它是人類隱藏著的智慧,是一種有待開發的潛能。做人要學會糊塗。鄭板橋曾道,難得糊塗。但難得糊塗的鄭板橋,其實是個明白人。看破官場腐敗、肮髒的他,辭官回鄉,寫詩作畫為生,瀟灑人生,以怪馳名。能看破,但就是不說出來或做出來。這是一種揣著明白裝糊塗的智慧。

在日常工作中,同事之間往往會有一些小道消息傳播開來。對此,你要學會裝糊塗。裝糊塗的方法應該靈活多變。“心照不宣”是一種比較高級的裝糊塗的方法,隻要你管住了自己的嘴,抑製住你想表現的欲望就行了。有的時候你會被同事當麵提問,你應該顧左右而—言其他,實在被逼急了,最好說不知道。

這種“糊塗”實際上就是“明者遠見於未萌,智者避危於無形”,是一種少有的謹慎,讓你有更多的時間去專注於某項重要的工作,也是一種為以後取得勝利的一種策略。在與同事相處的時候,揣著明白裝糊塗是一種達觀,一種灑脫,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練達。懂得了這一點,我們才能挺起剛勁的脊梁,披著溫柔的陽光,到達希望的彼岸。

另外有一種就是被動裝糊塗,一是因為你對事情的真相確實不清楚,你也很想知道真相;或者這件事實在關係重大,四處都是陷阱,怕掉下去,隻得裝糊塗。

有時,從你那裏探聽情報的同事可能掌握著一些情況,隻是為了得到更多的事實或者核實一下而已。這時,你隻能裝得“更傻”了。假如你想借此從探聽者那裏獲得情報,你更得會裝糊塗。隻要你多用反問句或者疑問句,“真的?…”“是嗎?”……並用充滿渴望的眼神望著他,或者誘導他繼續講下去,他或許就忍不住地把所知道的消息說得一清二楚。

趙軍是一家公司的行政部副主管,最近領導想提拔一個正職,首要的人選當然是趙軍了。此前,關於人選的問題上下公司議論紛紛,而趙軍卻沒有接受過任何正式的談話,那些日子他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後來,同事王輝問他:“啥時候請客呀?老兄,快要高升了。”沒有公司的任命通知前,趙軍哪敢應這個局呀,他“苦笑”了一下說:“不要拿我開心了,你給我發聘書呀?”王輝得意地說:“這回,你的聘書或許真的是我給你發。”接著,王輝真的在領導麵前猛侃一番,不日,趙軍果然接到了任命書,名正言順的成了行政部的主管。

趙軍不愧為高手,把“糊塗”裝得爐火純青。這種裝糊塗的辦法往往會讓你獲得極大的主動性,而不會在同事的言論之下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

不過話說回來,除了裝糊塗,有時還要裝明白。當財務部的主任笑著問你:“聽說,從下個月起,公司的獎金將要調整了?”然而無風不起浪,假如你說:“沒有聽說過”。就顯得你消息不靈,更不會是老板的親信,那樣做太傻了。這時,你最好問:“怎麼,反應很大嗎?還沒有最後做出決定的事已經傳得如此厲害啦,真有靈通人士呀!”在這時,裝糊塗也就是裝明白,是一種與同事相處的心理戰術。

糊塗智慧比聰明更重要,大凡社交處世,是最需要聰明和智慧的,但聰明與智慧有時候卻依賴糊塗才得以體現。鄭板橋說:“聰明有大小之分,糊塗有真假之分。所謂小聰明大糊塗是真糊塗假智慧,而大聰明小糊塗乃假糊塗真智慧。所謂做人難得糊塗,正是大智慧隱藏於難得的糊塗之中”。

糊塗智慧可以成就大事業,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而表在的聰明隻能帶來一時的成功,總有機關算盡的時候。當然,聰明不是錯,更不是罪,關鍵是要把聰明轉化為智慧。這樣,才能為自己的人生錦上添花,而不會讓它成為美麗的泡沫。